看似無害實則傷身!暑假拒絕電子煙四大守則
暑假是青少年最常外出、結交朋友的時節,也正是電子煙誘惑最多的時候。雖然最新調查顯示,國中、高中職學生的電子煙使用率略有下降(分別為3.2%與6.3%),但仍有不少人因「好奇」或「朋友慫恿」而嘗試,甚至有人以為電子煙沒有菸臭味就比較安全。事實並非如此。
根據《菸害防制法》,自112年3月22日起,電子煙與加熱菸一律禁止製造、販售、使用與廣告,違者可處以最高25萬元罰鍰。即使只是「幫朋友代購」、分享使用心得、在網路上轉賣,甚至自己吸,也可能違法。
調查數據顯示:親友提供仍是主要來源
根據國健署調查,青少年接觸電子煙的前三大來源為:「親友免費提供」、「網路購買」、「向朋友購買」,其中許多是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推坑。值得注意的是,大專生使用率也從111年的5.3%下降至113年的3.8%,整體雖下降,但仍須警惕。
家長警覺!4個跡象看出孩子是否碰電子煙
1.出現不明裝置:如充電器、小瓶子、金屬圈等。
2.身上有奇怪味道:像水果、糖果般的香氣。
3.金錢使用異常:零用錢花得特別快,或常有網購包裹。
4.行為改變明顯:情緒不穩、焦躁、學習注意力下降。
國健署提醒:別被包裝與廣告誤導
電子煙與加熱菸的危害絕不比傳統香菸低,尤其對青少年的大腦與神經系統有長遠傷害。國健署呼籲青少年保持警覺,也提醒家長多關心孩子的社交與網購行為,共同守住健康防線。
如發現違規,可撥打免費專線 0800-531531 向衛生局檢舉,一起為下一代創造無菸環境。
(記者李政純、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延伸閱讀:
·夏天玩水小心更容易被曬傷! 皮膚科醫授「緊急處置原則」:冒水泡快就醫
·《六人行》馬修派瑞浴缸溺水亡! 醫曝「可能原因」:3種人要特別注意
- 記者:常春月刊
- 更多健康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