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不好、便秘、嗅覺變差?小心是巴金森氏症早期警訊!

睡不好、便秘、嗅覺變差?小心是巴金森氏症早期警訊!

你以為巴金森氏症就是手抖、動作變慢?其實,在症狀明顯前10年,身體早就悄悄發出警訊。彰濱秀傳醫院醫薩刀中心副主任、神經內科主治醫師吳佩翰提醒,包括失眠、嗅覺異常、便秘、姿勢性低血壓,這些「非動作症狀」都可能是早期徵兆,別再以為只是老化或壓力大,延誤就醫可能錯過黃金治療期!

台灣65歲以上盛行率恐近2% 很多人晚診斷

「台灣65歲以上的巴金森氏症盛行率約1%,但實際可能接近2%。」吳佩翰醫師指出,這與患者對疾病認識不足、動作出問題才求醫有關。
許多人直到出現手抖、步態不穩才意識到異常,其實早在那之前,身體就發出求救訊號。

非典型警訊:從便秘、疲倦到嗅覺變差

你是否有長期便秘、早上醒來卻覺得沒睡飽,甚至覺得食物沒什麼味道?這些症狀可能不是小毛病,而是巴金森氏症的早期非動作表現:

  • 便秘
  • 異常疲倦
  • 姿勢性低血壓(常見症狀為突然站起來會頭暈)
  • 失眠
  • 嗅覺異常

其中嗅覺變化最常被忽略。吳佩翰建議,可用「廚餘的腐臭味」來自我檢視嗅覺敏感度,像是尿騷味、酒精味等刺激性氣味並不適用做為測試標準。

睡不好可能不是壓力,是大腦缺少多巴胺!

睡了卻總覺得沒睡飽?可能是「快速動眼期行為睡眠障礙」造成的。吳佩翰解釋,這類患者常在夢中大叫、揮拳踢腿,甚至夢遊,嚴重時可能摔下床。

原因來自於多巴胺減少,導致原本該讓肌肉放鬆的機制失靈,因此身體在夢境中也會動起來。吳佩翰形容,睡眠像潛水,多巴胺是潛水裝備,幫助進入深層睡眠,當分泌不足,就難以潛入熟睡狀態。

「做夢多反而不見得是壞事,因為做夢能幫助記憶鞏固與情緒調節。」吳佩翰指出。

睡眠障礙怎麼辦?從安全做起,再考慮用藥

針對夢中動作激烈、甚至夢遊的情況,吳佩翰提供以下安全建議:

  • 床邊移除危險物品
  • 臥室內避免放置小型易誤食物品
  • 可加裝床邊軟墊與緩衝用枕
  • 房門掛鈴鐺或簡易警示器
  • 若情況嚴重,建議單獨睡眠
  • 治療方面,常用藥為 含有Clonazepam成分的安眠藥,但因含鎮靜成分,長者使用後若夜間起身,容易影響平衡、增加跌倒風險。

    吳佩翰表示另有褪黑激素引起許多討論關注,部分民眾會在國外網站訂購或以自用名義攜帶入境,但在台灣,因褪黑激素缺乏長期使用的安全性資料,所以褪黑激素依法仍屬於處方藥,需透過醫師開立處方且在合法藥局購得,如有疑問還是建議詢問醫師安全用藥。

    便秘與低血壓,從喝水與飲食改善

    巴金森患者近九成都有便秘困擾。吳佩翰說明,除了疾病本身影響,也可能與:

    • 多巴胺分泌減少
    • 運動量不足
    • 用藥影響
    • 水分與纖維攝取不足

    解方從生活做起:

    • 補充水分:體重(公斤)×30 = 每日建議喝水量(ml)
    • 飲食重點:多蔬菜、適量油脂(幫助腸道蠕動與大腦運作)
    • 每日運動:走路+核心運動或太極拳
    • 腹式呼吸、腹部按摩、固定排便時間
    • 補充益生菌、規律作息

    吳佩翰提醒,務必告訴醫師症狀,評估是否需調整用藥。日常要多喝水、適量攝取鹽分,都有助穩定血壓。

    別讓情緒困住自己!運動+社交是抗憂鬱良藥

    巴金森氏症患者常伴隨焦慮與憂鬱,背後不只是多巴胺不足,血清素減少也是原因之一。再加上動作變慢,社交減少,容易陷入孤獨與失落。

    吳佩翰建議,請不要因為動作變慢就躲起來!運動、飲食、社交是每位患者都能做到的自我照護。

    例如太極拳就很適合巴金森病友。國外一項逾14,000人、長達數年的研究發現,有規律參與太極的患者,5年後病情惡化速度較慢,證實運動能延緩退化。

    動作沒問題,不代表沒問題!

    許多巴金森氏症患者直到手抖、走路慢才發現問題,但其實早在那之前,身體就不斷發出警訊。
    不正常的便秘、睡不好、嗅覺遲鈍、情緒低落,請別再忽視這些「小毛病」。及早辨識、早期就醫,透過醫療與生活介入,就能有效延緩退化,維持生活品質。


    睡不好、便秘、嗅覺變差?小心是巴金森氏症早期警訊!

    文/RBI瑞金抗齡照護研究教育基金會(R基金會)、編輯/楊依嘉、圖/巫俊郡

    延伸閱讀:

    長期失眠傷害大于安眠藥!巴金森氏症 4 大飲食用藥原則須落實

    總是覺得累?醫揭「3大」關鍵原因 別忽視身體警訊!

    自律神經失調怎麼辦?頭暈、胃痛、睡不好 專家教你調整方法!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健康新聞
    人氣健康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