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中國器官移植黑市內幕 台病患成高價買賣鏈一環

【互傳媒/記者 林明佑/彰化 報導】台灣國際器官移植關懷協會副理事長黃士維醫師,23日在彰基醫學中心舉辦「境外器官移植的演變與倫理議題」專題演講中,嚴正揭露台灣病患赴中國接受器官移植的真相。他指出,這些病患不僅被迫支付遠高於當地行情的鉅額費用,更淪為醫療黑市與人權迫害的幫兇,背後是一條黑暗的醫療商業利益鏈,至今仍在地下活躍。

▲參加的醫師非常踴躍,顯示醫界非常不齒利用非法器官仲介謀利的行為。(彰化基督教醫院提供)
黃醫師指出,器官移植的本質,是「一個生命的消亡,帶來另一個生命的重生」。然而,中國的器官移植產業,卻建立在迫害人權的基礎上。從早期依賴死刑犯、良心犯維吾爾族、基督教信眾、牧師等的器官來源,到近年以「公民捐贈」名義包裝社會弱勢者的器官來源,其本質始終是一個不透明、缺乏倫理的黑箱市場。他直言:「這不是醫療,而是把人當成商品販賣的產業。」

▲大家同聲譴責不肖醫療人員從事非法器官仲介並從中謀利。(彰化基督教醫院提供)
根據黃醫師說明,2000至2006年間,台灣病患透過仲介赴中國進行腎臟與肝臟移植,費用約為新台幣90萬至200萬元。與此同時,中國本地患者進行同樣手術的費用僅需約18萬至25萬元(約6,000至8,000美元),台灣人被收取的費用高出數倍。2007年之後,這些價格更進一步飆升,腎臟移植收費動輒200萬至400萬元,肝臟移植更高達400萬至800萬元,背後的價差令人震驚。
「某些仲介甚至聲稱提供全程醫療陪同、指定醫師團隊等所謂高端服務,實則藉機多收數百萬元。」黃士維指出,這些手術大多透過台灣不肖醫護或民間仲介安排,與中國當地軍方或地下醫療機構勾結,形成一條龐大的器官移植利益鏈。他痛批:「這種操作,早已完全背離醫療倫理,將重症病患當成生財工具。」
更駭人的是,中國的器官來源至今仍難以追溯,許多移植個案器官來源不明。根據演講揭示,不少器官來自法輪功學員、維吾爾人、地下宗教信徒等人權受迫族群。部分醫院甚至設有「器官供應庫」,可依HLA(人類白血球抗原)條件挑選器官,品質不佳者就地丟棄,器官彷彿變成了可任意取用的「庫存品」,令人髮指。
對此,曾任中國衛生部副部長的黃潔夫在2015年亦公開坦承,中國的器官移植產業「是一條骯髒的利益鏈」。這段發言被視為對外界多年質疑的間接證實。黃士維更指出,中共如今所謂的「器官捐贈制度」,只是將非法器官漂白為合法包裝的手段。「中國醫院現在用盡各種方法尋找器官來源,導致社會人人自危,這已不是單純的醫療問題,而是一場制度性的人權災難。」
根據台灣法規,自2006年起即明文禁止醫師或醫事人員參與任何形式的器官移植仲介行為,違者可依違反醫師倫理進行懲處,最重將撤銷執照。但黃士維警告,這條黑色利益鏈因為高度獲利,至今仍以地下方式繼續運作。他直言:「只要還有人願意掏錢,就會有人鋌而走險,這不只是法律問題,更是醫界良知的考驗。」
彰基醫學中心對此也表達嚴正立場,呼籲社會各界應高度關注此一嚴重侵害醫療倫理與人權的現象,支持政府強化器官移植透明化與境外移植監督制度。醫界更應自律,嚴懲介入非法仲介的從業人員,勿再讓病患在求生無門的絕境中,淪為不法勢力牟利的犧牲者。
- 記者:互傳媒/記者 林明佑
- 更多健康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