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醫學緩解登革熱病症 灣榮中醫助患者快速康復

傳統醫學緩解登革熱病症 灣榮中醫助患者快速康復

【記者 劉芳妃/嘉義市 報導】 39歲男子感染典型登革熱,請假在家休養,雖然沒有明顯症狀,但感到特別疲累困倦,食慾不振。到臺中榮總灣橋分院傳統醫學科就診,經主治醫師唐佑任診斷阿揚處在恢復期,因體力消耗造成氣陰兩虛,使用竹葉石膏湯加味麥冬、白朮、石斛等藥材,幫助調和脾胃。唐醫師叮囑患者可適度飲用椰子水和蜂蜜水,生津止渴、補充水分,預防脫水,同時還能調和體質,減少蚊蟲叮咬的機率。患者依照處方服藥,並多喝水、充分休息,身體的不適感逐漸減輕,精神也有所好轉,大約7天後即康復。

臺中榮總灣橋分院傳統醫學科唐佑任醫師表示,時序進入大暑氣候酷熱,加上對流雨及颱風帶來的潮濕環境,適合病媒蚊孳生,而登革熱就是一種透過「白線斑蚊」及「埃及斑蚊」叮咬傳播的急性傳染病,有些人感染後沒有明顯症狀,也有些人會出現畏寒、發燒、全身酸痛、頭部及軀幹四肢起紅疹等典型症狀,此時多補充水分,多休息,聽從醫囑服用退燒藥,通常7-10天會自行痊癒,因此通常可以居家休息,不需住院治療。但若被重複叮咬或經第二血清型病毒感染,可能會導致「出血型登革熱」,出現皮下出血、鼻出血、血漿滲出等症狀,也比較容易引起併發症,或使慢性病患者導致重症的可能,有10%至50%之死亡率,因此唐醫師提醒民眾務必在察覺警示徵象時立刻就醫。


傳統醫學緩解登革熱病症 灣榮中醫助患者快速康復
▲臺中榮總灣橋分院傳統醫學科唐佑任醫師,仔細地為患者把脈。

唐醫師指出,登革熱沒有可治療的特效藥,臨床上以症狀支持性治療為主, 除了現代醫學,傳統中醫對於登革熱(中醫稱「斑痧」)在不同階段,也有相應對症(證)治療的方式。初期時以清熱涼血、滋陰解毒為主,如柴葛解肌湯、銀翹散加減金銀花、連翹、板藍根;在中期為出疹或出血期,需加強清熱瀉火,治法宜以清營涼血劑遏制熱毒,並按個別症狀加味生石膏、知母、生地、黃連等;疾病後期病人常出現嚴重疲倦、食慾減退與久睡,體力快速耗竭,這是中醫理論氣陰兩虛的表現,此階段輔以補氣、補充津液,並考量病人本身體質(寒熱虛實痰濕互結等)引起的併發症,如食慾不振、腹痛腹瀉等濕熱困脾的病症,開立最適合的藥物,減短病程和後遺症的發生率。

唐醫師說,中醫常說「存一分胃氣,保一分生機」,指的是消化功能好,吃得好也吸收好,才能提升身體健康;當罹患登革熱時,飲食也特別重要,盡量要吃易消化的食物,如水煮蔬菜、稀飯、椰子水、水果(避免火龍果或藍莓,以免大便染色而忽略腸胃道出血的可能性)等,除了攝取富含維生素B、C和D等營養外,還要攝取足量礦物質及水份,可有效預防流汗及嘔吐時脫水的現象,另外此時期要避免食用辛辣、油炸及高鹽食物,對於症狀控制及恢復會比較理想。唐醫師補充,肉類中的動物唾液酸,會增強登革熱病毒在人體內複製,建議在高危險感染區域,多以植物性蛋白補充為主。此外,也要注意居家、戶外的環境清理:旅遊返國入境時要注意身體狀況,保護自己與家人。若有登革熱疾病相關症狀或疑問諮詢診療,歡迎前來臺中榮總嘉灣分院就診。(圖:院方提供)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健康新聞
人氣健康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