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意還是強迫 韓國博愛座引世代性別對立

大眾運輸博愛座存廢問題在台灣引起關注,韓國社會也有相同問題,「交通弱者席」幾乎成為老人專屬座位,引發世代對立;為孕婦設置的優先席也引起性別對立問題。

台灣大眾運輸的博愛座存廢問題,因民眾被強逼讓座發生意外、年長者要求讓座被拒後攻擊對方等事件,受到社會關注。在同樣受到「尊老愛幼」教育的韓國社會,有同樣問題,年輕世代與長者因讓座問題起衝突的案例屢見不鮮。

曾到韓國旅遊搭乘地鐵的民眾,應該不難發現年輕乘客有意避免坐特別座的傾向,即使車廂中沒有其他看起來需要利用特別座的乘客,位於車廂最兩端、以不同顏色座椅區分出的「交通弱者席」,以及另以粉紅色標示的禮讓孕婦座位鮮少有人利用。

據韓國「交通弱者移動便利促進法」,交通弱勢群體是指身心障礙者、高齡者、孕婦、帶著嬰幼兒出行者及幼兒等,為了生活需求外出交通可能遭遇不便的族群,患有傷病或帶著大件行李者也包含在內。

不過,韓國的交通弱者席施行至今,已經形成「老人專屬座位」的印象,即使車上有其他空位,部分長者仍會堅持要坐在交通弱者席,指責坐在交通弱者席上的年輕乘客「沒家教」;甚至以髒話辱罵、動粗,打著石膏的年輕人、身障者都難以倖免。久而久之,為了避免麻煩,許多乘客寧可讓座位空著,也不會主動去坐。

相反的,也有年長者抱怨「不好意思坐一般座位」,「好像搶了年輕人的位置一樣,總是要看人臉色」。韓國老人福祉中央會會長權泰燁接受媒體採訪時分析,「現在變成如果不是老人,就必須拿出自己是弱勢族群的證據,這代表社會的信賴關係已經崩塌」,這種觀念不僅引發年輕世代與年長世代的衝突,也讓年長族群開始受到反噬。

除了交通弱者席外,2013年底從首爾市開始普及至全國的禮讓孕婦座設立至今仍有不少反對意見。根據首爾交通公社去年公布的統計,當局每年至少會接到7000件以上關於禮讓孕婦座的投訴,平均每天超過20件。主要是對男性占用孕婦座時可能遭受側目、座位利用效率低等不滿。

有些意見認為,所謂「禮讓座」就是在沒有孕婦乘客的狀況下任何人都能使用,看到有需要的乘客再讓座即可;但有人認為,有些尚未顯懷的孕婦可能不好意思要求讓座,加上車上「低頭族」多,即使帶著孕婦標誌也可能不會被注意到,應該要空著座位讓孕婦可以安心使用。

幾乎等於限定女性使用的禮讓孕婦座,引起男性乘客的相對剝奪感。2021年曾有網友在推特上公開照片指出,在地鐵上發現禮讓孕婦座標誌上被貼了抗議貼紙,貼紙上寫著大大的「女性主義OUT」,下面以小字批評這種座位實際上就是「女性專用座」,煽動性別對立,強迫所有人都必須「禮讓」。此事引發社會討論。

博愛座、特別座的立意良善,但社會大眾對這類措施內涵是否正確認知、是否有心關懷與禮讓他人,都可能帶來不同的結果。

如同韓國的例子,過於強調特別座可能引起一般乘客的不滿,反而遏制自發讓座的善意想法,甚至形成「我坐一般座沒必要讓位」的負面觀念,訂定相關措施時應仔細衡量。


最新國際新聞
人氣國際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