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拚減碳 2040年度核電占比倍增恐有難度
日本政府12月17日公布新版「能源基本計畫」草案,預估2040年度日本能源組合(發電量結構)概略樣貌,其中核電占比要從不到10%倍增到「2成左右」,目前看來恐有一定難度。
日本放送協會(NHK)報導,根據草案,為兼顧脫碳化及穩定供電,除將再生能源作為最大電力來源,也將最大限度利用核電,使其占比達到「2成左右」。
日本2023年度火力發電占整體發電量高達近7成、再生能源占比22.9%、核電占比僅8.5%,「2成左右」的目標等於是要讓核電占比倍增。
日本目前全境共有33座核電機組,其中在2011年東京電力公司福島第一核電廠核子事故後,只有14座機組完成重啟。如果要達成2040年度核電占比「2成左右」目標,就必須讓幾乎所有機組重啟運轉。
不過,目前未運轉的19座機組中,有7座還在接受原子力規制委員會(類似台灣的核能安全委員會)審查、9座並未提出審查申請;另外3座雖然獲審查合格,但目前不知道何時要重啟。
位於新潟縣的東京電力公司柏崎刈羽核電廠擁有7座發電機組,總裝置容量高達約821萬瓩,是日本境內最大規模的核電廠。
柏崎刈羽核電廠作為供應首都圈電力的重要來源,即使在這次提出的能源基本計畫草案中,也被認為政府將傾全力朝重啟運轉進行因應。
柏崎刈羽核電廠的6號機及7號機已獲原子力規制委員會以重啟為前提審查合格,7號機今年4月裝填核燃料、6號機計畫2025年6月裝填核燃料,可以說設備方面的準備工作正進入最終階段。
東京電力公司為了不重蹈2011年核子事故覆轍,除在柏崎刈羽核電廠內新設不需電力就能緊急冷卻反應爐的設備,也針對緊急發電機所在廠房的防水密封等安全對策進行強化。
為預防就算擁有上述設備還是可能發生的危機狀況,東京電力公司認為持續提升現場作業人員能力相當重要。
儘管中央政府與東京電力公司正在推動柏崎刈羽核電廠機組重啟運轉的準備工作,但核電廠所在地的新潟縣知事花角英世,依舊維持審慎發言立場。
花角說,「有關縣民的理解,將在各個場所聆聽意見,關注縣民意見如何達成一致」。之所以如此審慎看待,就是因為當地居民普遍憂慮一旦發生核子事故時,能否順利完成避難等行動。
另外,新潟縣內有市民團體等正在進行連署,要求制定縣民投票條例來決定是否重啟核電機組。
除現有機組重啟,要推升核電占比還有一個方法,就是電力公司重建次世代核電廠。不過,負責興建的核能產業界也面臨嚴峻現實挑戰。
例如專門製造核電廠內安全上重要閥門的業者,受到核子事故後新增訂單大減及製造閥門機會減少影響,加上目前經驗豐富的技術人員都逾55歲,10年後就將退休,如何克服技術斷層維持既有專業技術能力已成課題。
日本放送協會(NHK)報導,根據草案,為兼顧脫碳化及穩定供電,除將再生能源作為最大電力來源,也將最大限度利用核電,使其占比達到「2成左右」。
日本2023年度火力發電占整體發電量高達近7成、再生能源占比22.9%、核電占比僅8.5%,「2成左右」的目標等於是要讓核電占比倍增。
日本目前全境共有33座核電機組,其中在2011年東京電力公司福島第一核電廠核子事故後,只有14座機組完成重啟。如果要達成2040年度核電占比「2成左右」目標,就必須讓幾乎所有機組重啟運轉。
不過,目前未運轉的19座機組中,有7座還在接受原子力規制委員會(類似台灣的核能安全委員會)審查、9座並未提出審查申請;另外3座雖然獲審查合格,但目前不知道何時要重啟。
位於新潟縣的東京電力公司柏崎刈羽核電廠擁有7座發電機組,總裝置容量高達約821萬瓩,是日本境內最大規模的核電廠。
柏崎刈羽核電廠作為供應首都圈電力的重要來源,即使在這次提出的能源基本計畫草案中,也被認為政府將傾全力朝重啟運轉進行因應。
柏崎刈羽核電廠的6號機及7號機已獲原子力規制委員會以重啟為前提審查合格,7號機今年4月裝填核燃料、6號機計畫2025年6月裝填核燃料,可以說設備方面的準備工作正進入最終階段。
東京電力公司為了不重蹈2011年核子事故覆轍,除在柏崎刈羽核電廠內新設不需電力就能緊急冷卻反應爐的設備,也針對緊急發電機所在廠房的防水密封等安全對策進行強化。
為預防就算擁有上述設備還是可能發生的危機狀況,東京電力公司認為持續提升現場作業人員能力相當重要。
儘管中央政府與東京電力公司正在推動柏崎刈羽核電廠機組重啟運轉的準備工作,但核電廠所在地的新潟縣知事花角英世,依舊維持審慎發言立場。
花角說,「有關縣民的理解,將在各個場所聆聽意見,關注縣民意見如何達成一致」。之所以如此審慎看待,就是因為當地居民普遍憂慮一旦發生核子事故時,能否順利完成避難等行動。
另外,新潟縣內有市民團體等正在進行連署,要求制定縣民投票條例來決定是否重啟核電機組。
除現有機組重啟,要推升核電占比還有一個方法,就是電力公司重建次世代核電廠。不過,負責興建的核能產業界也面臨嚴峻現實挑戰。
例如專門製造核電廠內安全上重要閥門的業者,受到核子事故後新增訂單大減及製造閥門機會減少影響,加上目前經驗豐富的技術人員都逾55歲,10年後就將退休,如何克服技術斷層維持既有專業技術能力已成課題。
- 記者:中央社東京21日綜合外電報導
- 更多國際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