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都知事56人參選爆量 網路流言、海報亂象頻傳
東京都知事選舉明天投開票,這次有56人參選,創下史上新高,網路上也流傳各種謠言。有人冒充候選人,甚至有「候選人」根本不是人,而是AI。競選海報公告欄除了被拿來當廣告欄位販售,還有人胡亂張貼海報,亂象頻傳。
日本放送協會(NHK)報導,社群媒體X有許多人自稱參選東京都知事,但其實是冒充。有人發文稱,「決定參選都知事選舉!請予以政治獻金!」,還有人發布圖片,公布寫著「將全力解決問題」的競選海報,或是在YouTube發布參選影片,實際上全都是造假。
報導稱,這些虛假參選貼文流傳相當廣,光是在社群媒體X能夠確認的部分就有超過200萬次以上瀏覽。有些網友批評發文者根本不是真正的候選人,但也有人發文說「我支持你」、「我會投票給你」,似乎誤以為對方是真正的候選人。
東京都選舉管理委員會(都選管)總共在東京都內設置超過1萬4000處選舉海報公告欄,但實際上張貼候選人帶有照片與姓名的「正經」選舉海報寥寥無幾。有些公告欄的外側釘著透明資料袋,內有海報,自然讓人以為是候選人海報,卻並非真正的候選人。
另外,在社群媒體X輸入「有力候補」進行關鍵字檢索,會發現檢索結果當中出現一名女性照片。
她站在藍色的背景板前,對著麥克風講話,衣領上還有一枚金色胸章。但透過專業軟體檢驗後發現,這名「候選人」根本不是真人,而是生成AI。這則貼文被轉發超過650次,觀看次數超過200萬次,似乎是想搭選舉的順風車提高瀏覽率。
對此,日本政府總務省指出,雖然無法就個案進行回答,但一般而言,只是透過社群媒體冒充候選人,無法立刻斷定違反了公職選舉法。
至於胡亂張貼海報,內閣官房長官林芳正先前回應,公告欄僅限候選人使用,雖然沒有直接限制海報內容,但如果進行其他候選人的競選活動,或是發布虛假訊息,都違反了公職選舉法,將受到處罰。
專家指出,這類透過發布虛假訊息取得關注,進而獲利的行為稱為「注意力經濟」。
YouTube可以透過觀看次數賺取廣告收入,X也有賺錢機制,可以讓獲得一定觀看次數的用戶獲利。此外,透過將網友引導至部落格或網站,也可以根據訪問量獲得廣告收益,或是提升知名度。
然而,隨著透過吸引網友注意來獲利的機制愈來愈普及,發布虛假訊息、毀謗中傷等極端內容的情況也愈來愈多。
明治大學教授湯淺墾道表示,東京都知事選舉有許多知名候選人參選,因此對於想要吸引關注的人而言是一個巨大機會。無論發布的內容是對是錯,只要盡可能吸引關注、獲得一定觀看量,就能按照觀看比例賺錢。
湯淺表示,如果有愈來愈多人沒參選卻謊稱參選,這將會削弱真正候選人的資訊,造成「稀釋化」的負面影響,損害選民的選舉權。
也有專家認為,隨著時代變遷,公職選舉法到了應該檢討修法的時候。
日本大學法學部專任講師安野修右指出,有人擔心,如果這類看輕選舉的行為愈來愈多,最後選民會認為,認真去投票反而是件很蠢的事情。長遠來看將會破壞民眾對選舉的信賴感,進而導致對政治的不信任。
另外,由於日本選票不像台灣是用蓋章方式,上面列有全部候選人名字,而是採用選民手寫的「自寫式投票」。如果選民相信某個人有參選,而寫下那個人的名字,可以想像這類「無效票」將會如何影響選舉結果。
安野表示,公職選舉法制定網路競選活動相關規定已經是10多年前,當時主要在於規範候選人的活動,而沒有針對冒充候選人,或是社群媒體活動的相關規定,隨著網路環境改變,應該採取相應對策。
日本放送協會(NHK)報導,社群媒體X有許多人自稱參選東京都知事,但其實是冒充。有人發文稱,「決定參選都知事選舉!請予以政治獻金!」,還有人發布圖片,公布寫著「將全力解決問題」的競選海報,或是在YouTube發布參選影片,實際上全都是造假。
報導稱,這些虛假參選貼文流傳相當廣,光是在社群媒體X能夠確認的部分就有超過200萬次以上瀏覽。有些網友批評發文者根本不是真正的候選人,但也有人發文說「我支持你」、「我會投票給你」,似乎誤以為對方是真正的候選人。
東京都選舉管理委員會(都選管)總共在東京都內設置超過1萬4000處選舉海報公告欄,但實際上張貼候選人帶有照片與姓名的「正經」選舉海報寥寥無幾。有些公告欄的外側釘著透明資料袋,內有海報,自然讓人以為是候選人海報,卻並非真正的候選人。
另外,在社群媒體X輸入「有力候補」進行關鍵字檢索,會發現檢索結果當中出現一名女性照片。
她站在藍色的背景板前,對著麥克風講話,衣領上還有一枚金色胸章。但透過專業軟體檢驗後發現,這名「候選人」根本不是真人,而是生成AI。這則貼文被轉發超過650次,觀看次數超過200萬次,似乎是想搭選舉的順風車提高瀏覽率。
對此,日本政府總務省指出,雖然無法就個案進行回答,但一般而言,只是透過社群媒體冒充候選人,無法立刻斷定違反了公職選舉法。
至於胡亂張貼海報,內閣官房長官林芳正先前回應,公告欄僅限候選人使用,雖然沒有直接限制海報內容,但如果進行其他候選人的競選活動,或是發布虛假訊息,都違反了公職選舉法,將受到處罰。
專家指出,這類透過發布虛假訊息取得關注,進而獲利的行為稱為「注意力經濟」。
YouTube可以透過觀看次數賺取廣告收入,X也有賺錢機制,可以讓獲得一定觀看次數的用戶獲利。此外,透過將網友引導至部落格或網站,也可以根據訪問量獲得廣告收益,或是提升知名度。
然而,隨著透過吸引網友注意來獲利的機制愈來愈普及,發布虛假訊息、毀謗中傷等極端內容的情況也愈來愈多。
明治大學教授湯淺墾道表示,東京都知事選舉有許多知名候選人參選,因此對於想要吸引關注的人而言是一個巨大機會。無論發布的內容是對是錯,只要盡可能吸引關注、獲得一定觀看量,就能按照觀看比例賺錢。
湯淺表示,如果有愈來愈多人沒參選卻謊稱參選,這將會削弱真正候選人的資訊,造成「稀釋化」的負面影響,損害選民的選舉權。
也有專家認為,隨著時代變遷,公職選舉法到了應該檢討修法的時候。
日本大學法學部專任講師安野修右指出,有人擔心,如果這類看輕選舉的行為愈來愈多,最後選民會認為,認真去投票反而是件很蠢的事情。長遠來看將會破壞民眾對選舉的信賴感,進而導致對政治的不信任。
另外,由於日本選票不像台灣是用蓋章方式,上面列有全部候選人名字,而是採用選民手寫的「自寫式投票」。如果選民相信某個人有參選,而寫下那個人的名字,可以想像這類「無效票」將會如何影響選舉結果。
安野表示,公職選舉法制定網路競選活動相關規定已經是10多年前,當時主要在於規範候選人的活動,而沒有針對冒充候選人,或是社群媒體活動的相關規定,隨著網路環境改變,應該採取相應對策。
- 記者:中央社記者戴雅真東京6日專電
- 更多國際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