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TAIWAN 家鄉」倫敦登場 詮釋對家的意象

由旅英阿美族策展人Neal Yang(楊子寬;酒恩)籌劃的「HOME: TAIWAN 家鄉」藝術展日前在倫敦展出。莊智皓等4位來自台灣的藝術家分別以音樂、影像等,重新詮釋對家的意象。

「HOME: TAIWAN 家鄉」藝術展7月18日至21日在倫敦的Safe House 1展出。展覽的藝術家有音樂創作人汝妮(Dungi Sapor)、藝術家莊智皓(Jeremy Chih-Hao Chuang)、黃馨(Hsin Hwang)與陳緒慈(Amy Hsu Tzu Chen),他們分別以音樂、影像、繪畫和織品等不同媒介,用自己的視角描繪心目中的家鄉。

策展人楊子寬表示,來到英國後,與一群台灣同學常被問及來自哪裡,發現大家的答案雖都是「台灣」,對家鄉卻有著截然不同的解讀。他也注意到,外國人對台灣的認知往往局限於兩岸議題、高科技產業等。因此希望展現台灣更多樣貌。

因緣際會下,楊子寬在認識了本次參展的4位藝術家,在討論過後發現彼此有共同想法,因此決定合作辦展。

汝妮與楊子寬同為阿美族人,她的音樂透過結合電子音樂重新詮釋阿美族傳統歌曲,兩人在共同討論後決定在展覽中選用較耳熟能詳的曲目,包含豐年祭時使用到的音樂。現場還設置一片布幕,讓觀眾在聽完音樂後用畫筆畫下自己的感受。

而汝妮在展覽結束後,將代表台灣前往巴黎參加巴黎文化奧運。

莊智皓將創作背景設定在自己的家鄉宜蘭,在調查家族背景時發現自己有平埔族、漢人與日本人的血統,因此他想對身份認同的進行探索,包括與母親、家族與家鄉的連結。

他將作品房子上貼滿了家族中每位成員的照片,影片紀錄了他將房子從新家推往舊家的過程,就如同他在回溯自己的身份。他認為的家是舒適,同時卻也是壓力的來源,因此在推動的途中能讓他抒發自我情緒。

黃馨的作品融合了大自然、台灣原住民文化與台灣傳統信仰,包括阿里山、鄒族等概念,描繪她對家鄉嘉義的想像。值得一提的是,她在作品的內部特別加入注音的元素,她表示這是台灣人獨有的符號。

令黃馨意外的是,不僅台灣觀眾從他的作品中發現自己未探索過的台灣,也有英國當地的觀眾從他的作品中,找到到與自身文化的共鳴。

陳緒慈則是首次挑戰互動裝置,將地球拆分為東西半球並固定於展間兩側,而觀眾可以寫下自己對「家」的想像,並在地球上找到自己家鄉的定位後,將留言吊掛於連結該位置的織線上。

陳緒慈特別模糊了地球上區域的疆界,希望透過織品讓觀眾尋找家鄉的位置。而她也透過觀眾的留言發現,許多人認為的「家」不一定是具體的地方,有時是生活中的小東西或重要的感受,像是家中的貓、食物與風景,或是溫暖與安全感。

楊子寬說,這次展覽的計畫不斷變動,包括空間規劃與作品呈現方式。他認為,這正如不斷變化的人生,人們永遠不知道下一秒會發生的事。展覽前一切都是精心規劃,但展覽開始後變化也隨之展開,而這正是最精彩之處。

他也提到,有一位曾至台灣旅遊的日本觀眾向他反映,在看完展覽後感覺好像了解台灣,但又不了解台灣。這恰好反映出展覽的核心理念,鮮少人能夠了解一個國家的全貌,透過這次展覽,希望能呈現台灣的多元性。


最新國際新聞
人氣國際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