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關注棄嬰議題 盼破繭重生建構社會安全網

馬來西亞舉辦「斷繭-棄嬰議題展」,關注存在多年的棄嬰問題,由於每年平均有100名棄嬰,多數被棄置於垃圾箱、塞進馬桶或扔進下水道,因此盼喚醒重視生命,建構社會安全網。

嬰兒是國家未來的主人翁,但馬來西亞普遍存在棄嬰問題,馬來西亞新紀元大學學院媒體研究系從16日起舉辦為期3天「斷繭-棄嬰議題展」,以「斷繭」意喻棄嬰的社會現象,以抽絲剝繭方式回溯棄嬰背後的複雜脈落。

新紀元大學學院媒體傳播與影視演藝學院院長廖朝驥(Joe Liaw Siau Chi)受訪指出,墮胎在馬來西亞是犯法行為,許多年輕孩子面對未婚懷孕,會感覺害怕與羞恥,許多人最終不得已選擇棄嬰,這個議題涉及層面複雜,需要社會各界關注,協助解決未婚懷孕議題。

棄嬰議題展總召官姿億(Kon Zi Yee)告訴中央社,棄嬰來源可能是家裡面臨經濟壓力或遭遇困難,被迫不得已選擇這條道路,有些社群可能受限於無國籍身分問題,不能正常工作,當孩子出生後沒有辦法扶養,無法享用醫療設施。

她指出,目前雖沒有很明確數據顯示棄嬰問題來源是未婚懷孕,但馬來西亞性教育不太普及也是事實,無法獲悉更完善的性教育,如果年輕人沒有正確性教育知識而意外懷孕,的確有可能成為棄嬰來源。

根據主辦單位資料,生命是公平的,但出生的境遇卻充斥命運的玩笑,有些嬰兒出生即被拋棄,無人認領,未能在愛的孕育中破繭成蝶,體驗世界美好,殘破的繭絲,寓意這個社會資源與善意未能接住新的生命。

馬來西亞嬰兒領養程序必須是馬來西亞公民,諸如從25歲到60歲、有穩定收入和住所,單親父母沒有犯罪紀錄,或結婚五年沒有辦法生育孩子。當確定領養資格,要聯繫孤兒關愛基金會,提出申請面試並參加培訓,其它如領養前的檢查、匹配階段與辦理法律手續。

官姿億認為,棄嬰在成長過程中仍會面對包括身分認同危機、心理健康問題、社會融入困難與對家庭感到恐懼等挑戰,導致棄嬰現象的原因包括經濟問題、社會歧視、性教育不足與家庭暴力。

官姿億引述馬來西亞皇家警察統計,2010年到2018年期間,一共有945例記錄在案的棄嬰事件,其中沒有被發現的案例可能更多,棄嬰被丟至的地點包括廁所、紙箱、別人家門口、垃圾桶、手提行李箱裡。

馬來西亞棄嬰問題屢成輿論關注焦點,馬來西亞州議員王耶宗(Ong Ah Teomg)曾稱棄嬰案件在東南亞社會仍普遍存在,馬來西亞棄嬰數據顯示為最高,每年平均有100名棄嬰。

今年3月24日清晨5點50分,有人把女嬰棄置於婆羅洲醫療中心(BMC)設立的棄嬰保護艙,幸好醫院發現這名嬰兒後初步檢查發現身體健康沒有受傷。

去年12月間,東馬沙巴有女嬰遭棄屍在購物商場的女廁內垃圾桶內,當女嬰屍體被發現時身上包裹著毛巾,並留有紙條寫著「對不起,請妥善安置我的孩子,感謝您的幫助,別怪我,我也不想這樣的事情發生」。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國際新聞
人氣國際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