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疾控中心公布新研究:新冠病毒可能趨向流感化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週報近日公布一項研究,新冠(COVID-19)病毒與流感病毒呈現「此消彼長」的交替流行模式,新冠病毒可能趨向流感化,形成季節性流行模式,建議相關部門加速研發「流感-新冠聯合疫苗」。

北京日報4日報導,中國科學院病原微生物與免疫學重點實驗室、北京市疾控中心、北京地壇醫院等專家組成研究團隊,收集2023年11月至2024年4月北京地壇醫院、北京市海淀醫院及周邊社區的流感樣症狀病例樣本,展開27種呼吸道病原體檢測。

檢測結果顯示,當時的呼吸道病原體呈現4輪流行,首輪以肺炎支原體為主,隨後甲流(A型流感)、乙流(B型流感)相繼成為優勢毒株,新冠病毒在2024年2月底出現顯著回升,形成第4輪流行高峰。當甲流或乙流處於高活躍期時,新冠病毒傳播會受到抑制,反之亦然。

研究團隊表示,這表明新冠病毒可能趨向流感化,形成季節性流行模式。

此外,研究收集的1513個呼吸道感染病例中,30至40歲人群面臨新冠、流感雙重感染的風險,較其他年齡層高出2.31倍。青少年和老年人更易受肺炎支原體、流感嗜血桿菌等病原體侵襲。研究還發現,28.6%的多種呼吸道病原體混合感染病例出現多重耐藥性。

因應新冠病毒可能趨向流感化,研究團隊建議相關部門加速研發「流感-新冠聯合疫苗」,建立多病原快速檢測平台,將耐藥基因篩查納入常規病原監測,實時追蹤細菌進化動態。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週報是由中國疾控中心主辦的公共衛生學術期刊,主要發布有關中國全國人口健康、疾病和風險因素監測數據等。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國際新聞
人氣國際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