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不再向國外送養兒童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今天表示,中國政府調整了跨國收養政策,今後除了外國人來中國收養三代以內旁系同輩血親的子女和繼子女外,不再向國外送養兒童。
據環球網,中國外交部5日下午舉行例行記者會,有記者提問:根據美國國務院的說法,中國民政部已通知美方,自8月28日起,中國各地民政部門將不再展開任何領養相關工作。中方能否證實並進一步介紹情況?
毛寧表示,中國政府調整了跨國收養政策,今後除外國人來中國收養三代以內旁系同輩血親的子女和繼子女外,不再向國外送養兒童,這符合相關國際公約的精神。
她說,中方對有關國家政府收養家庭希望收養中國兒童的願望和愛心表示感謝。更多的具體情況建議向中方的主管部門瞭解。
在此之前,中國民政部並未宣布這項重大政策調整。這也代表,沒有血親關係的外國人不能再收養中國兒童。
中國1979至2015年實施「一胎化」政策,導致大量女嬰遭到棄養,當時外國人前來收養,因此拯救不少無辜生命,其中又以美國最多。
根據中國最高人民法院對民法典「涉外收養」條文的解讀說明,中國是在1988年放寬了涉外收養的政策,規定華裔、與中國有密切聯繫的外國人或長期定居在中國的外國人可以收養中國兒童。
中國1992年施行「收養法」進一步放開限制,規定外國人可依照「收養法」在中國收養兒童。這一期間涉外收養數量逐年大幅增加。
2005年4月27日,中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跨國收養方面保護兒童及合作公約」,中國正式成為該公約的締約國。當年中國涉外收養的數量達到頂峰,有1.3萬餘名兒童被國外家庭收養,占收養比例的25.49%。
文章指出,近年來,中國遵循「兒童利益最大化」、「國內收養優先」等基本原則展開收養工作,目前國內收養量占收養總數近9成,涉外收養近年呈下降趨勢。
根據美國駐中國大使館7月發布,美國國務院領事事務局(Bureau of Consular Affairs)統計,21世紀以來被美國家庭領養的中國兒童共有8萬2658人,同一時期美國人領養的外國兒童為28萬2921人,中國占總數的29.2%,人數超過排名第2的俄羅斯(4萬6113人)與瓜地馬拉(2萬9807人)的總合。
據發布,21世紀前10年是美國家庭領養中國兒童的高峰期,領養人數從1999年的4108人到2005年的7903人,領養人數幾乎增加了一倍。
不過到了COVID-19疫情前的2019年降至819人,年領養人數下降了3/4;2021年及2022年疫情期間的領養人數掛零,中國政府在疫情爆發之初就暫停了國際收養。
據環球網,中國外交部5日下午舉行例行記者會,有記者提問:根據美國國務院的說法,中國民政部已通知美方,自8月28日起,中國各地民政部門將不再展開任何領養相關工作。中方能否證實並進一步介紹情況?
毛寧表示,中國政府調整了跨國收養政策,今後除外國人來中國收養三代以內旁系同輩血親的子女和繼子女外,不再向國外送養兒童,這符合相關國際公約的精神。
她說,中方對有關國家政府收養家庭希望收養中國兒童的願望和愛心表示感謝。更多的具體情況建議向中方的主管部門瞭解。
在此之前,中國民政部並未宣布這項重大政策調整。這也代表,沒有血親關係的外國人不能再收養中國兒童。
中國1979至2015年實施「一胎化」政策,導致大量女嬰遭到棄養,當時外國人前來收養,因此拯救不少無辜生命,其中又以美國最多。
根據中國最高人民法院對民法典「涉外收養」條文的解讀說明,中國是在1988年放寬了涉外收養的政策,規定華裔、與中國有密切聯繫的外國人或長期定居在中國的外國人可以收養中國兒童。
中國1992年施行「收養法」進一步放開限制,規定外國人可依照「收養法」在中國收養兒童。這一期間涉外收養數量逐年大幅增加。
2005年4月27日,中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跨國收養方面保護兒童及合作公約」,中國正式成為該公約的締約國。當年中國涉外收養的數量達到頂峰,有1.3萬餘名兒童被國外家庭收養,占收養比例的25.49%。
文章指出,近年來,中國遵循「兒童利益最大化」、「國內收養優先」等基本原則展開收養工作,目前國內收養量占收養總數近9成,涉外收養近年呈下降趨勢。
根據美國駐中國大使館7月發布,美國國務院領事事務局(Bureau of Consular Affairs)統計,21世紀以來被美國家庭領養的中國兒童共有8萬2658人,同一時期美國人領養的外國兒童為28萬2921人,中國占總數的29.2%,人數超過排名第2的俄羅斯(4萬6113人)與瓜地馬拉(2萬9807人)的總合。
據發布,21世紀前10年是美國家庭領養中國兒童的高峰期,領養人數從1999年的4108人到2005年的7903人,領養人數幾乎增加了一倍。
不過到了COVID-19疫情前的2019年降至819人,年領養人數下降了3/4;2021年及2022年疫情期間的領養人數掛零,中國政府在疫情爆發之初就暫停了國際收養。
- 記者:中央社台北5日電
- 更多國際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