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遷、消費萎縮衝擊 逾3成德國葡萄酒莊關閉
德國葡萄酒產業正面臨嚴峻挑戰,受氣候變遷、消費萎縮與國際競爭多重衝擊影響,過去15年來,全德已有三分之一酒莊關閉。專家預估,若未來再遭美國關稅打擊,恐將再有約4000家酒莊退出市場。
位於西南部內卡河谷的霍恩堡(Burg Hornberg)是德國最古老的酒莊之一,種植紀錄可追溯至1184年,世代以釀造紅酒為業。2024年秋天,現任莊主霍恩堡(Dajo von Gemmingen-Hornberg)宣布停產葡萄酒,成為德國媒體關注焦點。
霍恩堡表示,近年氣候異常,葡萄不再像過去那樣成熟,而是直接在藤上被曬焦。他指出,酒莊過去享有適合葡萄種植的大片朝陽坡地,現在反而成為劣勢。
不只氣候變遷,能源與人力成本上升、年輕一代飲用酒精飲料意願下降,加上進口酒價格更具競爭力,都讓德國本土酒莊難以維持營運。
德國每年約有8億公升(相當於逾一億瓶)的葡萄酒來自進口,占全國消費量近一半,這不僅擠壓了德國酒莊的生存空間,也讓超市等大型通路對本地桶裝酒的價格愈發壓低。
在萊茵-法耳次(Rheinland-Pfalz)的莫瑟爾(Mosel)河岸,酒農魯瑟(Dennis Reuther)與弟弟從父親手中接下2公頃葡萄園後,逐步擴大到60公頃,主力生產桶裝酒供應超市。他表示,過去買家還會重視品質,但現在只看價格,桶裝酒也被視為可替代的過剩產品。
近10年來,超市收購價格從每公升1.2歐元跌至不到0.6歐元,與此同時,生產成本卻不斷上升,酒莊幾乎入不敷出。魯瑟說:「我們本來是想實現年輕時的夢想,從小農轉型為專業酒莊,最後卻變成一場惡夢。」
此外,隨著健康意識提升,德國國內酒精消費也持續減少,不少年輕人選擇減酒或戒酒,使許多酒莊面臨庫存過剩;國際貿易情勢也讓業者無所適從,川普今年3月曾揚言對歐洲葡萄酒課200%關稅,另本來就面臨多重挑戰的德國酒莊更加憂心忡忡。
蓋森海姆大學(Geisenheim University)葡萄酒經濟學教授盧斯(Simone Loose)分析,目前德國約有1萬4000家酒莊,自2010年起已有三分之一停業,未來幾年可能還會再減少30%,約4000家。
儘管前景不樂觀,仍有酒莊在困局中堅持釀酒或尋求轉型。根據南德日報(SZ),莫瑟爾河地區的施奈德(Schneider)家族酒莊,靠投保極端氣候保險與彈性租地,在今年春季霜害中勉強維持產量。他們認為,家族分工與經驗傳承,能幫助他們挺過當前德國葡萄酒業面臨的危機。
霍恩堡酒莊則在宣布結束葡萄種植與釀酒業務後,將大部分葡萄園交由當地保育組織管理,以防土地荒廢並維護生態多樣性;同時保留一公頃園地,由外部釀酒師持續生產少量紅酒,以延續千年酒莊傳統。
現年61歲的霍恩堡表示,兒子雖尚未決定是否接手,但按照德國現行法規,只要在清除葡萄藤後七年內復耕,即可恢復種植。若重啟釀酒,他計劃轉型成觀光酒莊,構思推出「野餐酒」(Picnic Wine)等結合場域體驗的服務,吸引遊客走進德國古老的葡萄酒莊園。
位於西南部內卡河谷的霍恩堡(Burg Hornberg)是德國最古老的酒莊之一,種植紀錄可追溯至1184年,世代以釀造紅酒為業。2024年秋天,現任莊主霍恩堡(Dajo von Gemmingen-Hornberg)宣布停產葡萄酒,成為德國媒體關注焦點。
霍恩堡表示,近年氣候異常,葡萄不再像過去那樣成熟,而是直接在藤上被曬焦。他指出,酒莊過去享有適合葡萄種植的大片朝陽坡地,現在反而成為劣勢。
不只氣候變遷,能源與人力成本上升、年輕一代飲用酒精飲料意願下降,加上進口酒價格更具競爭力,都讓德國本土酒莊難以維持營運。
德國每年約有8億公升(相當於逾一億瓶)的葡萄酒來自進口,占全國消費量近一半,這不僅擠壓了德國酒莊的生存空間,也讓超市等大型通路對本地桶裝酒的價格愈發壓低。
在萊茵-法耳次(Rheinland-Pfalz)的莫瑟爾(Mosel)河岸,酒農魯瑟(Dennis Reuther)與弟弟從父親手中接下2公頃葡萄園後,逐步擴大到60公頃,主力生產桶裝酒供應超市。他表示,過去買家還會重視品質,但現在只看價格,桶裝酒也被視為可替代的過剩產品。
近10年來,超市收購價格從每公升1.2歐元跌至不到0.6歐元,與此同時,生產成本卻不斷上升,酒莊幾乎入不敷出。魯瑟說:「我們本來是想實現年輕時的夢想,從小農轉型為專業酒莊,最後卻變成一場惡夢。」
此外,隨著健康意識提升,德國國內酒精消費也持續減少,不少年輕人選擇減酒或戒酒,使許多酒莊面臨庫存過剩;國際貿易情勢也讓業者無所適從,川普今年3月曾揚言對歐洲葡萄酒課200%關稅,另本來就面臨多重挑戰的德國酒莊更加憂心忡忡。
蓋森海姆大學(Geisenheim University)葡萄酒經濟學教授盧斯(Simone Loose)分析,目前德國約有1萬4000家酒莊,自2010年起已有三分之一停業,未來幾年可能還會再減少30%,約4000家。
儘管前景不樂觀,仍有酒莊在困局中堅持釀酒或尋求轉型。根據南德日報(SZ),莫瑟爾河地區的施奈德(Schneider)家族酒莊,靠投保極端氣候保險與彈性租地,在今年春季霜害中勉強維持產量。他們認為,家族分工與經驗傳承,能幫助他們挺過當前德國葡萄酒業面臨的危機。
霍恩堡酒莊則在宣布結束葡萄種植與釀酒業務後,將大部分葡萄園交由當地保育組織管理,以防土地荒廢並維護生態多樣性;同時保留一公頃園地,由外部釀酒師持續生產少量紅酒,以延續千年酒莊傳統。
現年61歲的霍恩堡表示,兒子雖尚未決定是否接手,但按照德國現行法規,只要在清除葡萄藤後七年內復耕,即可恢復種植。若重啟釀酒,他計劃轉型成觀光酒莊,構思推出「野餐酒」(Picnic Wine)等結合場域體驗的服務,吸引遊客走進德國古老的葡萄酒莊園。
- 記者:中央社記者林尚縈柏林22日專電
- 更多國際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