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一帶一路掀還債海嘯 澳智庫:恐成政治籌碼
澳洲智庫報告指出,全球最窮75國今年面臨債務「海嘯」,多與中國「一帶一路」倡議下貸款有關;報告也質疑中國是否會利用債務作為「政治籌碼」,尤其美國正在大砍對外援助金。
「衛報」(The Guardian)和法新社報導,澳洲智庫羅伊國際政策研究院(Lowy Institute)發布的報告指出,2025年,開發中國家預計得向中國償還350億美元(約新台幣1兆490億元)的債務,其中220億美元(約新台幣6600億元)將由全球75個最貧窮、最脆弱的國家償還,大部分涉及「一帶一路」倡議下發放的貸款。
羅伊國際政策研究院警告,中國「一帶一路」借貸熱潮在2010年代中期達到高峰,寬限期開始於2020年代初期截止,這可能是發展中國家向中國償債的關鍵時期。
報告指出:「中國放貸萎縮的時間點,正是(這些國家)最需要貸款的節骨眼。在這些國家承受莫大經濟壓力的當口,反而造成大規模的淨資本流出。」
報告同時質疑,中國是否會尋求利用這些破紀錄的高額債務來當作「政治籌碼」,特別是美國總統川普政府正大刀闊斧削減對外援助金。
報告點出,中國放款金額幾乎全面下滑,但有兩個領域似乎逆勢增加。
第一是中國向宏都拉斯、尼加拉瓜、索羅門群島、布吉納法索和多明尼加共和國提供的最新鉅額貸款,都是在這些國家與台灣斷交、改與中國建交的18個月內發放。
第二是中國持續提供資金給巴基斯坦、哈薩克、寮國和蒙古國這類戰略夥伴,以及阿根廷、巴西和印尼等生產關鍵礦產和金屬的國家。
然而,報告指出,這也使中國陷入兩難局面,對外要承受外交壓力,在脆弱國家重整難以為繼的債務;對內則要抵擋民怨,在自身經濟低迷之際回應有關收回貸款的呼聲。
中國「一帶一路」計畫對外公布的數據有限,而羅伊國際政策研究院表示,他們根據世界銀行(World Bank)數據所做的估計可能低估了中國放貸的整體規模。
美國研究機構AidData曾於2021年估計,各國積欠中國的「隱形債務」約達3850億美元(約新台幣11.6兆元)。
「衛報」(The Guardian)和法新社報導,澳洲智庫羅伊國際政策研究院(Lowy Institute)發布的報告指出,2025年,開發中國家預計得向中國償還350億美元(約新台幣1兆490億元)的債務,其中220億美元(約新台幣6600億元)將由全球75個最貧窮、最脆弱的國家償還,大部分涉及「一帶一路」倡議下發放的貸款。
羅伊國際政策研究院警告,中國「一帶一路」借貸熱潮在2010年代中期達到高峰,寬限期開始於2020年代初期截止,這可能是發展中國家向中國償債的關鍵時期。
報告指出:「中國放貸萎縮的時間點,正是(這些國家)最需要貸款的節骨眼。在這些國家承受莫大經濟壓力的當口,反而造成大規模的淨資本流出。」
報告同時質疑,中國是否會尋求利用這些破紀錄的高額債務來當作「政治籌碼」,特別是美國總統川普政府正大刀闊斧削減對外援助金。
報告點出,中國放款金額幾乎全面下滑,但有兩個領域似乎逆勢增加。
第一是中國向宏都拉斯、尼加拉瓜、索羅門群島、布吉納法索和多明尼加共和國提供的最新鉅額貸款,都是在這些國家與台灣斷交、改與中國建交的18個月內發放。
第二是中國持續提供資金給巴基斯坦、哈薩克、寮國和蒙古國這類戰略夥伴,以及阿根廷、巴西和印尼等生產關鍵礦產和金屬的國家。
然而,報告指出,這也使中國陷入兩難局面,對外要承受外交壓力,在脆弱國家重整難以為繼的債務;對內則要抵擋民怨,在自身經濟低迷之際回應有關收回貸款的呼聲。
中國「一帶一路」計畫對外公布的數據有限,而羅伊國際政策研究院表示,他們根據世界銀行(World Bank)數據所做的估計可能低估了中國放貸的整體規模。
美國研究機構AidData曾於2021年估計,各國積欠中國的「隱形債務」約達3850億美元(約新台幣11.6兆元)。
- 記者:中央社雪梨28日綜合外電報導
- 更多國際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