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會打架成日常 民眾應選能戰立委?

17日國會因為國會改革法案陷入全武行、大混戰,民進黨雖然想藉此阻擋立法院長韓國瑜主持議事,進而通過法案,但用打架來杯葛議事,似乎違反了準總統賴清德「論述不能輸」的說法;另一方面,國民黨以拳腳捍衛自家法案過關,難道民眾以後選立委要選身強體壯的,才有助法案通過?



討論法案變成打仗

立法院17日針對國會改革系列法案進行表決,由於民進黨不滿國民黨與民眾黨要以多數表決通過藍白協調的國會改革方案,與藍白立委發生嚴重的肢體衝突,雙方都有多人掛彩,藍委包括陳菁徽、王鴻薇、吳宗憲等人,民進黨則有沈伯洋、邱志偉、鍾佳濱等人送醫,國會現場兩軍交戰、一片混亂。



民進黨雖希望藉此避免韓國瑜主持議事,將藍白法案通過,但以打架、動武來杯葛,似乎重現了民進黨早年的蠻橫,且違背賴清德近日交代綠委「論述不能輸」的說法。如果雙方紛紛甲動是為了拳腳相向,反而黨團總召成為國防部長,指揮立委佈陣作戰,這真的符合民眾對立委的期待嗎?



少數應服從多數

民主本來就是少數服從多數,多數尊重少數,如今民進黨位居少數,投票投不過就要出拳杯葛,卻也不想想如今賴清德只有40%民意支持,時不我予還能如此霸道;而藍白雖有多數,若想仿效過去民進黨以絕對多數輾壓、整碗捧去,要說不是有心報復,誰能相信?



孟子曰:「惟仁者能以大事小,惟智者能以小事大。」大黨、小黨都要有智慧成事,何況民主政治是比人頭而非打破人頭,而民眾也會透過定期選舉來對雙方課責,若藍白在國會的表決讓民眾不滿,在2026年的選舉自會嘗到苦果,反觀賴清德已經沒有蔡英文總統那麼多的支持,卻還放任民進黨在就任前製造衝突,恐不利開拓基本盤外的支持者。



選摔跤選手進國會?

民眾想要的立委不是打架立委,而是能就事論事、尊重民主的人選,若修法都要透過打架來通過或杯葛,民眾以後還不如選摔跤選手進國會,分隊對抗即可。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