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除台灣參加 WHA有條約遭擱置

世界衛生組織(WHO)將致力挽救4000萬人生命,並督促各國防範未來疫情大流行!今年世界衛生大會(WHA)針對可持續性融資、免疫計畫、全民健康、人工智慧、抗菌素抗藥性和氣候變遷等六大主題舉辦圓桌會議,盼在未來資金投資和醫療資源公平分配上達成協議。然而,台灣依舊沒收到WHA與會邀請。



流行病條約遭擱置

在「流行病防範條約」24日未能通過之後,WHA會特別重視各國對疫情大流行的防範工作。《美聯社》指出,「流行病防範條約」經過兩年多的談判,旨在阻止未來疫情大流行,並透過各國共享資源制訂指導方針。然而,各國針對引發流行病的原因及對抗流行病所需的技術存在分歧,加上發展中國家擔心無法承擔疫苗研發費用,導致該條約最終遭到擱置。



WHO總幹事譚德塞表示,針對2004年制定的《國際衛生條例》提出修改建議,將會是解決疫情大流行的絕佳方案。他也強調,制定「流行病防範條約」是一項艱鉅的任務,但解決方案掌握在各國手中,前提是「病原體不分國界,需要各國聯合應對。」



六大主題圓桌會議

世界衛生組織》指出,在「2025-2028 年WHO投資案例」報告中,將說明WHO在《第十四個工作總規劃》中如何挽救4000萬人的生命,並呼籲會員國及相關機構投資支持該援助計畫。此外,WHA也將針對全球基本免疫計劃(EPI)50年來所取得的成就,呼籲各國重新做出政治承諾,包括研發疫苗的跨國合作,以及疫苗分配的公平正義。



在全球衛生福祉上,WHA在會中將確保所有人都能獲得優質的醫療保健,並積極促進民眾參與及設計可持續性衛生系統,以實現全民健康覆蓋。再者,WHA也將探討人工智慧對於促進全球健康的潛力,尤其針對監測、藥物開發、管理、診斷、治療和患者護理等面向給予輔助,以及對人權和隱私的保護。



另外,圓桌會議上也會討論日益嚴重的抗生素抗藥性危機,並確保全球藥物及糧食安全,避免遭細菌感染而危害健康。最後,WHA也將建立應對氣候變遷的全球健康架構,並預計通過「氣候變遷與健康決議」,強調洪水、野火和乾旱等氣候災害對人體健康的影響,促進各國了解氣候與健康的相關措施。



台灣未獲邀參加

路透社》報導,世界衛生組織(WHO)27日決定不邀請台灣參加今年WHA大會。2009年至2016年,在時任總統馬英九的領導下,台灣得以觀察員身分參加WHA,但自總統蔡英文上台後,北京於2017年開始阻止台灣參與。



「所謂全球防疫體系存在缺口,純屬無稽之談。」中國常駐日內瓦聯合國代表陳旭表示,台灣參加WHA沒有政治基礎,並指控台灣官員故意將衛生問題政治化。然而,台灣衛福部長邱泰源則堅稱,台灣缺席WHA將阻礙全球防疫工作,而台灣參加WHA是「健康問題,而不是政治問題。」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