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化使得用水短缺 科學家要從空氣取水

科學家用盡各種方法,想將空氣中的水蒸氣化為飲用水!近來氣候變遷愈來愈嚴重,導致乾旱與缺水加劇,印度有科學家透過加熱乾燥劑,讓水蒸氣可變為飲用水,但目前成本仍太高;另外,肯亞則有團隊利用冷卻潮濕空氣的方式獲得水源,但同樣也因為價格因素,導致推廣不易。



40億人面臨缺水

根據《英國廣播公司》與《聯合國環境署》報導,隨著氣候變遷,全球缺水的狀況愈來愈嚴重,目前至少有40億人口每個月會經歷一次缺水,到了2025年,全球將有18億人口會陷入極度缺水的困境。印度與肯亞都有團隊利用不同的方式,從空氣中汲取水蒸氣變成飲用水,好處是可以省去很多傳統的水管、水庫等基礎設施的建造成本。



但壞處就是相關科技仍非常昂貴。印度科澤科德城的史瓦斯塔夫與幾個夥伴共同創立「Uravu實驗室」,利用加熱乾燥劑到65度,將乾燥劑吸收的水蒸氣集中成飲用水,整個過程只需要12小時,每單位機器1天可以生產2千公升的飲用水,但他們的科技仍難達到商業應用標準。



難達到商業應用

史瓦斯塔夫也坦言,相關科技還需要時間擴大生產效率與降低成本,目前40個客戶大多是醫院,團隊也曾與非營利組織與有企業社會責任認證的公司合作,目前都尚未成功。



肯亞的柯苡吉則是透過冷卻潮濕空氣的方式獲得水源,她目前有40個機器,單一機器1天最多能生產5百公升的飲用水。



雖然她的設備有在偏鄉社區與小學運作,但柯苡吉受訪時也歎說,她的機器並非缺水的最終解方,還是有太貴的問題。科學家目前希望將相關科技的能源效率提高,並與再生能源結合,讓更多開發中國家可以免於缺水危機。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