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登輝改革影響重大 學者:台軍購有自主性
「台灣以前想要買6艘柴電潛艦,但美國不給!」學者張國城28日在「虎口的難題-李登輝的抉擇」研討會中強調,李登輝的國防改革有助台灣民主化、奠定國軍基礎,而且當時軍購有增加,也沒有美國說買什麼我們就買什麼。但學者賴怡忠指出,在前總統陳水扁時期,軍人在政治上仍有重大影響力,國防改革無法竟功。
外部形象佳增加軍購
北醫大通識中心教授張國城表示,蔣經國日記公開後,外界發現蔣經國常常抱怨想要買什麼武器,美國卻一直打槍的狀況,李登輝時期雖然也有,但李時期的軍購卻有逆勢成長。他分析,除了歐美軍火商因為冷戰結束的危機感,李登輝當時在民主化的積極態度,還有推動「務實外交」,也是讓軍購可以成長的重要因素。
「現在漢光演習很多使用的武器都是李時期購買的!」張國城認為,李登輝的國防改革,降低國軍的政黨色彩、提升軍隊硬體,配合解嚴的影響,讓台灣得以安然度過第三次台海危機,也讓後續的政黨輪替提供政治安定的環境。此外,李登輝的軍購雖然主要在海空軍,但對陸軍也沒有偏廢,也有採購先進戰鬥直升機與裝甲車。
他表示,從李登輝過去的軍購文獻與現在的兩岸局勢比較,可以有很多參考或檢討之處,過去軍方認為中國已經有封鎖台海能力,希望能有大型軍艦突破封鎖,但如今中國軍力非同以往,國軍也開始轉而強調不對稱作戰。
軍隊仍影響政治
另外,過去很多人認為美國說台灣要買什麼,台灣就只能買特定武器,但在解密的文件中可發現,我方對美的軍購清單是主動提很多武器的,但很多美方仍不願鬆綁,包括柴電潛艦6艘;台灣當時購買的也是美軍的庫存,40輛M60A3坦克只要台幣106億元,因此他認為,軍購不完全與軍火商的利益有關。
不過遠景基金會執行長賴怡忠指出,李登輝的國防改革也有未盡之處,包括軍隊適應民主化的過程,例如陳水扁第一任行政院長仍選擇軍人出身的唐飛,還有過去前國防部長湯曜明等將領疑似發動的「柔性政變」,都顯示李登輝的國防改革並未完全讓軍隊完全民主化。
- 記者:台灣醒報呂翔禾
- 更多生活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