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時律動:智慧四千年的二十四節氣
六朝的記載,在元旦日門上貼神荼與鬱壘兩人的畫像,再在其旁插上桃枝,可使百鬼畏之。也有人將門神畫在桃木板上,就稱之為桃符。唐朝以後,門神改畫唐太宗大將秦叔寶與尉遲敬德兩人者。
明太祖認為桃符袪災而春聯迎福,除了在宮殿大門題「日月光天德,山河壯帝居」,亦命群臣元旦日都要貼春聯,而成為今天仍非常流行的習俗。
元旦
世界各民族均有慶祝一年開始的儀式,中國有很長一段時間都過歲首冬至,過年的習俗兩漢時才在民間慢慢形成。六朝時,正月初一早上雞鳴時全家起來,先燃放爆竹以辟山臊惡鬼,然後換上新衣相互拜年,並且喝椒柏酒、飲桃湯或屠蘇酒以為慶祝。
秦漢以前中國人是過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及冬至這八節。記錄周朝百姓歲時的《詩經》〈七月〉,最後以「朋酒斯饗,曰殺羔羊。躋彼公堂,稱彼兕觥,萬壽無疆」,述說人民忙過一年後歲末歡飲,但此時尚無過年的儀式。
「元」是開始,而「旦」為一日之始,原指天明日出時,「元旦」即是一年之始。周以後就改子正,以午夜為一日之始,元旦則改稱元日。
漢武帝改用夏正,元旦是正月初一;二千餘年後改用陽曆,陽曆的一月一日變成元旦;西元一九二九年政府始訂定陰曆正月初一為「春節」。
回門
中國北方在大年初二,以公雞及鯉魚祭拜財神,並且要吃形似元寶的餛飩,稱為「元寶湯」。財神是少數過去未列入國家祭祀的神明(關帝、媽祖、城隍都列入),但不減民間拜財神之熱情。
長江以南是在正月初五迎財神。閩南習俗初二這一天是出嫁女兒回娘家的日子,稱之為「做客」或是「回門」。如果是新婚,就必須要由先生陪著一起回門拜會親友。台灣民間年諺「初一場、初二場」,從宋《東京夢華錄》看來千年都不變的一件事,就是初一與初二是大家都可賭錢試手氣的時分,也是大人做莊給小孩贏錢機會。
小年朝
有些地方大年初三稱為「小年朝」,這一天不出門拜年,在家中祭祀天地神祇及祖先家神。也有認這天是出門不吉利的赤狗日。
民俗傳說初三是老鼠嫁女兒的日子,因此大家都要早早熄燈睡覺,讓老鼠沒有燈光,無法辦喜事,免得這一年又生下一大堆的鼠子鼠孫,造反為患。
不論赤狗日或老鼠嫁女兒,都表示經過除夕以來年節的歡慶,到了初三要收收心了,不要出門且早早休息,以免累壞了身體。
接神
十二月二十四日送家宅中的神明昇天,向天廷敘述人間之善惡,並向玉皇大帝朝賀,到正月初四眾神下界,回到人間。
一般送神在黎明,俗諺「送神早,接神遲」,接神可在午時後。供品有豬雞魚三牲,及柑橘、蘋果、梨、香瓜等四果,還要加上酒及甜品如花生糖、紅棗、冬瓜糖等。
迎接天神下凡除了要燒金銀 紙,唐宋以來還有燒甲馬及類似的神馬與天兵(如雲馬總馬)的習俗。此舉是派天兵神馬請神,並護駕眾神下界回來。
過年的節慶到初五告一段落,這天又稱「隔開」,有分隔的意思,也是撤供的日子,有客人來也不再招待「甜」食。自初五起恢復到過去正常的日子,新正到此結束。
新正期間不得掃地、倒垃圾,初五這天即可把積了幾天的垃圾倒掉。許多在年前休市的店鋪商號,也開始在初五以後選擇一個黃道吉日開張。
江南「五路財源五日求」以正月初五為五路財神生日,一大早燃爆竹及擺供接財神。人人想發橫財,使拜財神者越來越多。
人日
正月初七稱為人日。如同《舊約聖經•創世紀》一般,根據道家傳說也有老天爺創造生物之順序:初一雞、初二狗、初三豬、初四羊、初五牛、初六馬、初七人、初八穀。
這時春草已發,將春草的嫩芽採回來吃,傳說可以袪病強身。《夏小正》正月篇有多種野菜可供採食,是七草雛形。
漢以後初七選七種青蔬包括芹菜、薺菜、菠菜、青葱、茴香、香堇、大蒜等煮粥。
唐朝演變成五辛盤,選五種有辛辣味的生菜如葱、蒜、薤、芥、芫荽切細絲來吃,明清以後是各式各樣的潤餅、春捲。
日本七草粥迄今仍有儀典,其七草是芹、薺菜、五行、田豐子、佛手、須須禾、蕙巴。前一天晚上先把菜洗淨準備好,清晨六點開始煮七草粥,主持者一邊唱念一邊做。
明太祖認為桃符袪災而春聯迎福,除了在宮殿大門題「日月光天德,山河壯帝居」,亦命群臣元旦日都要貼春聯,而成為今天仍非常流行的習俗。
元旦
世界各民族均有慶祝一年開始的儀式,中國有很長一段時間都過歲首冬至,過年的習俗兩漢時才在民間慢慢形成。六朝時,正月初一早上雞鳴時全家起來,先燃放爆竹以辟山臊惡鬼,然後換上新衣相互拜年,並且喝椒柏酒、飲桃湯或屠蘇酒以為慶祝。
秦漢以前中國人是過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及冬至這八節。記錄周朝百姓歲時的《詩經》〈七月〉,最後以「朋酒斯饗,曰殺羔羊。躋彼公堂,稱彼兕觥,萬壽無疆」,述說人民忙過一年後歲末歡飲,但此時尚無過年的儀式。
「元」是開始,而「旦」為一日之始,原指天明日出時,「元旦」即是一年之始。周以後就改子正,以午夜為一日之始,元旦則改稱元日。
漢武帝改用夏正,元旦是正月初一;二千餘年後改用陽曆,陽曆的一月一日變成元旦;西元一九二九年政府始訂定陰曆正月初一為「春節」。
回門
中國北方在大年初二,以公雞及鯉魚祭拜財神,並且要吃形似元寶的餛飩,稱為「元寶湯」。財神是少數過去未列入國家祭祀的神明(關帝、媽祖、城隍都列入),但不減民間拜財神之熱情。
長江以南是在正月初五迎財神。閩南習俗初二這一天是出嫁女兒回娘家的日子,稱之為「做客」或是「回門」。如果是新婚,就必須要由先生陪著一起回門拜會親友。台灣民間年諺「初一場、初二場」,從宋《東京夢華錄》看來千年都不變的一件事,就是初一與初二是大家都可賭錢試手氣的時分,也是大人做莊給小孩贏錢機會。
小年朝
有些地方大年初三稱為「小年朝」,這一天不出門拜年,在家中祭祀天地神祇及祖先家神。也有認這天是出門不吉利的赤狗日。
民俗傳說初三是老鼠嫁女兒的日子,因此大家都要早早熄燈睡覺,讓老鼠沒有燈光,無法辦喜事,免得這一年又生下一大堆的鼠子鼠孫,造反為患。
不論赤狗日或老鼠嫁女兒,都表示經過除夕以來年節的歡慶,到了初三要收收心了,不要出門且早早休息,以免累壞了身體。
接神
十二月二十四日送家宅中的神明昇天,向天廷敘述人間之善惡,並向玉皇大帝朝賀,到正月初四眾神下界,回到人間。
一般送神在黎明,俗諺「送神早,接神遲」,接神可在午時後。供品有豬雞魚三牲,及柑橘、蘋果、梨、香瓜等四果,還要加上酒及甜品如花生糖、紅棗、冬瓜糖等。
迎接天神下凡除了要燒金銀 紙,唐宋以來還有燒甲馬及類似的神馬與天兵(如雲馬總馬)的習俗。此舉是派天兵神馬請神,並護駕眾神下界回來。
過年的節慶到初五告一段落,這天又稱「隔開」,有分隔的意思,也是撤供的日子,有客人來也不再招待「甜」食。自初五起恢復到過去正常的日子,新正到此結束。
新正期間不得掃地、倒垃圾,初五這天即可把積了幾天的垃圾倒掉。許多在年前休市的店鋪商號,也開始在初五以後選擇一個黃道吉日開張。
江南「五路財源五日求」以正月初五為五路財神生日,一大早燃爆竹及擺供接財神。人人想發橫財,使拜財神者越來越多。
人日
正月初七稱為人日。如同《舊約聖經•創世紀》一般,根據道家傳說也有老天爺創造生物之順序:初一雞、初二狗、初三豬、初四羊、初五牛、初六馬、初七人、初八穀。
這時春草已發,將春草的嫩芽採回來吃,傳說可以袪病強身。《夏小正》正月篇有多種野菜可供採食,是七草雛形。
漢以後初七選七種青蔬包括芹菜、薺菜、菠菜、青葱、茴香、香堇、大蒜等煮粥。
唐朝演變成五辛盤,選五種有辛辣味的生菜如葱、蒜、薤、芥、芫荽切細絲來吃,明清以後是各式各樣的潤餅、春捲。
日本七草粥迄今仍有儀典,其七草是芹、薺菜、五行、田豐子、佛手、須須禾、蕙巴。前一天晚上先把菜洗淨準備好,清晨六點開始煮七草粥,主持者一邊唱念一邊做。
-
新聞關鍵字:
令和、 中元、 媽祖、 過年、 極端氣候、 基金、 蘋果、 黎明、 環保、 台灣、 日月光、 驚蟄、 清明
‧ 正月 、 元旦 、 天公 、 節氣 、 初五 、 初一 、 智慧 、 文化 、 節慶 、 財神 、 習俗 、 千年 、 二十四 、 一個 、 順星 、 過去 、 爆竹 、 過年 、 以後 、 律動 、 民間 、 儀式 、 回門 、 接神 、 人日 、 初二 、 初三 、 記載 、 桃木 、 花燈 、 成為 、 冬至 、 基金會 、 董事長 、 以工 、 中國 、 六朝 、 新正 、 小年 、 隔開 、 大學 、 委員 、 老鼠 、 女兒 、 初七 、 煙火 、 一年 、 包括 、 祭祀 、 日子‧ 花燈 、 天誕 、 以為 、 北京 、 水官 、 簡靜惠 、 令和 、 鯉魚 、 絣織紅縷 、 上桌 、 甲子 、 立冬 、 日月光 、 清華大學 、 元寶 、 舊約聖經 、 神馬 、 以後 、 律動 、 春花 、 人類 、 冬至 、 文教 、 中華大學景觀建築系系 、 節氣 、 當年 、 順星 、 過年 、 現代人 、 中華 、 日子 、 惡鬼 、 文建會 、 陰曆 、 記載 、 初二 、 下凡 、 金箔紙 、 歲時律動 、 陽曆 、 台灣 、 立秋 、 節慶 、 時報 、 研究院 、 深入 、 財神 、 祭拜 、 儀式 、 秋分‧ 財神 、 清華大學 、 元辰殿 、 郁永河 、 日月光 、 余範英 、 水官 、 環保署 、 星君 、 劉秀所 、 金陵 、 中國 、 中華大學 、 唐太宗 、 天廷 、 中華大學景觀建築系系 、 創世紀 、 文化建設委員會 、 文建會 、 秦叔寶 、 玉皇大帝 、 陳奇祿 、 朋酒斯饗 、 三官大帝 、 台灣 、 東海大學 、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 、 汴京城 、 黃一農 、 日本正倉院所 、 尉遲敬德 、 道教 、 馬以工 出版社 、 馬以工 、 明太祖 、 漢武帝 、 欽若昊 、 舊約聖經 、 白雲觀 、 台北市 、 阡陌路 、 星神殿 、 順星殿 、 北京 、 林安泰古厝 、 城隍‧ None
- 新聞來源:PChome書店
- 更多生活新聞 »
‧
正月
、
元旦
、
天公
、
節氣
、
初五
、
初一
、
智慧
、
文化
、
節慶
、
財神
、
習俗
、
千年
、
二十四
、
一個
、
順星
、
過去
、
爆竹
、
過年
、
以後
、
律動
、
民間
、
儀式
、
回門
、
接神
、
人日
、
初二
、
初三
、
記載
、
桃木
、
花燈
、
成為
、
冬至
、
基金會
、
董事長
、
以工
、
中國
、
六朝
、
新正
、
小年
、
隔開
、
大學
、
委員
、
老鼠
、
女兒
、
初七
、
煙火
、
一年
、
包括
、
祭祀
、
日子
‧
花燈
、
天誕
、
以為
、
北京
、
水官
、
簡靜惠
、
令和
、
鯉魚
、
絣織紅縷
、
上桌
、
甲子
、
立冬
、
日月光
、
清華大學
、
元寶
、
舊約聖經
、
神馬
、
以後
、
律動
、
春花
、
人類
、
冬至
、
文教
、
中華大學景觀建築系系
、
節氣
、
當年
、
順星
、
過年
、
現代人
、
中華
、
日子
、
惡鬼
、
文建會
、
陰曆
、
記載
、
初二
、
下凡
、
金箔紙
、
歲時律動
、
陽曆
、
台灣
、
立秋
、
節慶
、
時報
、
研究院
、
深入
、
財神
、
祭拜
、
儀式
、
秋分
‧
財神
、
清華大學
、
元辰殿
、
郁永河
、
日月光
、
余範英
、
水官
、
環保署
、
星君
、
劉秀所
、
金陵
、
中國
、
中華大學
、
唐太宗
、
天廷
、
中華大學景觀建築系系
、
創世紀
、
文化建設委員會
、
文建會
、
秦叔寶
、
玉皇大帝
、
陳奇祿
、
朋酒斯饗
、
三官大帝
、
台灣
、
東海大學
、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
、
汴京城
、
黃一農
、
日本正倉院所
、
尉遲敬德
、
道教
、
馬以工 出版社
、
馬以工
、
明太祖
、
漢武帝
、
欽若昊
、
舊約聖經
、
白雲觀
、
台北市
、
阡陌路
、
星神殿
、
順星殿
、
北京
、
林安泰古厝
、
城隍
‧
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