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三業Q1獲利衰退 證券商最慘年墜逾4成

受到美國掀起關稅戰的國際風險氛圍影響,台灣金融市場劇烈震盪,金融三業獲利表現明顯轉疲。根據金管會最新統計顯示,今(2025)年第1季金融三業稅前盈餘,合計為新台幣2,706.2億元,較去(2024)年同期減少258億元,年減幅達8.7%,為近期同期最大減幅。而原本成長態勢轉為衰退,顯示外部市場環境已對金融體系造成實質壓力。
先從銀行業來看,雖受郵政儲匯業務虧損拖累,但整體仍相對穩健,首季稅前盈餘1,519.4億元,年減1.9%。其中,本國銀行受惠於利息與手續費淨收益增加、呆帳費用下降,繳出1,446.2億元的佳績,年增1.5%,更創下歷年同期新高。反觀儲匯單位,則因股市評價損失與兌換損失擴大,導致虧損49.1億元,對整體表現構成壓力。
保險業首季表現則顯疲態,其中壽險業稅前盈餘為849億元,年減11.6%,主要因財務投資收益大幅下滑171億元,雖然承保利益提升,但難以彌補投資端的減損,再加上業務費用年增36億元,最終導致盈餘下滑;產險業則同樣受制於投資報酬縮水情況,首季稅前盈餘為82億元,年衰11.8%。整體保險業前3月共賺931億元,年降幅度11.6%。
衰退幅度最劇烈的則是證券業,合計稅前盈餘255.76億元,年挫近3成。尤其是證券商第1季稅前盈餘僅166.46億元,年劇減42.28%,為三業中最慘,而受台股3月重挫10%影響;券商自營收入大幅縮水6成,自營業務收入僅42.63億元,經紀與承銷業務也全面下滑,3月券商獲利僅12.4億元,月縮幅度高達85%。
不過,在多數業別受壓下,期貨與投信業則逆勢成長,期貨商稅前盈餘22.68億元,年增16.37%,主因自營操作績效提升;投信業則受惠資產規模持續擴大、經理費收入增加,首季稅前盈餘66.62億元,年升20%,成為整體金融市場中的亮點。
原文出處
延伸閱讀
- 記者:卡優新聞
- 更多生活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