崑大「嵐雲50系列講座」 邀視傳系友、929樂團主唱分享創作歷程

崑山科技大學舉辦嵐雲文學獎,今年已邁入第50屆,除了持續舉辦競賽,並以「回顧與展望」做為主題,於4月18日、26日及5月9日邀請曾在嵐雲獎得獎的視傳系友張英珉、楊士毅及創作歌手吳志寧蒞校辦理講座。三位創作者分享他們的創作歷程,希望學子們從他們的創作經驗中,得到寫作的啟發。

嵐雲文學獎為崑山科大最具歷史的一項學生競賽,在今年首先登場的是三場系列講座,4月18邀請視傳系92級系友、更是文學獎常勝軍的張英珉蒞校演講,他曾在時報文學獎、林榮三文學獎、台北文學獎、星雲文學獎等全國大小競賽中榮獲200多個獎項,目前是台藝大影音創作所博士生。張英珉於崑大就學期間曾榮獲嵐雲文學獎新詩、散文等多個獎項,他提及嵐雲文學獎雖然是學生競賽,但卻是他創作生涯的起點,給予他很大的激勵。

張英珉認為創作不能靠靈感迸發,而要建立起科學方法,尤其是持續不斷的耕耘,才是寫作最好的管道,他鼓勵同學從周遭生活下手,每天寫500個字,不管用什麼形式發表、寫什麼題材,只要願意不停地寫下去,總會找到自己的亮點。寫作的捷徑在於勤奮,用研究的精神去發現材料,他也鼓勵學弟妹不要怕失敗,所有發生在自己身上的經歷,都是創作最好的材料,他以自己為歷,由於練習馬拉松,陪女兒學跆拳道,結合生活經驗創了〈長跑少年〉、〈跆拳少女〉兩本著作。

4月26日則邀請視傳系93級系友楊士毅回母校演講,他不僅擔任2024台灣燈會主視覺負責LOGO及標準字設計,近期更出版文學創作〈沒有門檻的幸福〉,楊士毅曾以〈阿嬤的眼淚〉一文獲得嵐雲文學獎的肯定。兒時灰暗的原生家庭讓他總是不快樂、感到自卑,上大學後在老師們的鼓勵下,他開始面對自己內心的陰暗,把悲憤苦悶的情緒轉化成創作的動能,後來不僅與自己和解,更能夠把怨恨轉化成對原生家庭的愛,並透過創作來傳遞他的改變。楊士毅特別感謝大學老師的提攜,也希望他的每個作品都帶給受苦的人們正向積極的力量。講座當天,曾經擔任他任課教師的葉淳媛、蔡美端老師都到場聆聽,楊士毅特別致贈兩位老師自己的著作,場面十分溫馨感人。

5月9日舉辦嵐雲50系列最後一場講座,由創作歌手吳志寧分享自己的創作生涯歷程,他是929樂團主唱,音樂啟蒙老師來自母親,父親吳晟是知名的詩人,收錄國中教材的作品〈甜蜜的負荷〉主角便是他,父子之間曾有段緊張的關係,為了怕兒子誤入歧途,吳晟還跟著吳志寧到中興大學陪讀一年,父親的愛這時也成為吳志寧的「負荷」,直至父親認輸放開手,兩人的關係才慢慢好轉。

後來吳志寧嘗試用自己的音樂融入父親的詩作之中,因此有了諸多文學的音樂專輯誕生,讓文學更活靈活現、深入人心。吳志寧以音樂上的成績成為了父親的驕傲,甚至讓吳晟變成他的伴唱,成就父子巡演的佳話。當天的講座,吳志寧說唱俱佳,文學與音樂的相互輝映之下,現場觀眾如痴如醉。

三場講座皆由通識中心主任張世熙到場主持,現場座無虛席,吸引眾多師生前來聆聽。張世熙主任提到,嵐雲50系列講座精彩絕倫,三場演講共同的特色是,在創作中都可以看到家的影子,從家人的愛得到動能,讓他們用創作豐富世間的色彩。他也勉勵同學們也要將崑大當成一個家,在學期間盡可能汲取養分,出社會後雖未必能成為作家,但可把每一項份內工作都當成一個創作,盡力去實踐,讓自己的辛勤開花結果,茁壯成一棵屬於自己的生命之樹,那就是最值得驕傲的代表作。嵐雲文學獎能辦理到50屆實屬不易,感謝師生的共同協助,未來也會持續辦理,培養更多文學界的明日之星。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