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中風是腦中風前兆!盤點5個「暫時性症狀」別拖:大腦恐永久受損

家人中風是很多民眾第一次面對到照顧壓力的原因,然而除了一般民眾所熟知會造成肢體癱瘓的「中風」,「小中風」的症狀因為比較輕微,有的甚至會恢復,造成民眾很容易忽視,但其實小中風算是中風前兆,暗示後續有可能會有更高的機率中風,因此不得不防。

跟一般大家所認知的中風不同,小中風的症狀往往不明顯或是很輕微,因此醫學上又稱做暫時性腦缺血。造成的可能原因主要是腦部的血液循環突然阻塞,造成小範圍的腦部組織缺乏養去與營養所造成的。

由於是腦部血液循換暫時性的堵塞,因此小中風的症狀大多只持續5~20分鐘,大部分的症狀會在24小時內恢復。但由於有些情況下部份腦細胞會因供血受阻而壞死,造成腦部的部份功能永久受損,因此如果發現有小中風症狀,還是要盡快就醫,做進一步檢查。



小中風5大前兆

小中風的症狀與中風的症狀其實是很類似,但主要差別在小中風的症狀程度通常比較輕微,並且具有可恢復性,甚至有時候只是短短出現幾分鐘,很容易就被忽視。

  • 手腳或臉部突然發麻或無力,尤其是身體的單側。
  • 突然感到困惑,口齒不清,或聽不懂別人的話。
  • 單眼或雙眼視力突然模糊。
  • 突然舉步困難,覺得昏眩,失去平衡或協調。
  • 突然不明原因的頭痛欲裂。


FAST口訣辨別中風

FAST辨別中風4步驟:

  • 「F」就是FACE:請患者微笑或是觀察患者面部表情,兩邊的臉是否對稱。
  • 「A」就是ARM:請患者將雙手抬高平舉,觀察其中一隻手是否會無力而垂下來。
  • 「S」就是SPEECH:請患者讀一句話、觀察是否清晰且完整;當三者症狀出現其中一種時,就要趕快送醫。
  • 「T」就是TIME:要明確記下發作時間,立刻送醫,爭取治療的時間,把握「急性中風搶救黃金3小時」。


健康管理3守則

大部分的中風可以藉由健康的生活型態及積極控制三高來預防的,國民健康署呼籲民眾,把握以下原則,就能夠降低罹患中風的風險:

  • 維持健康生活型態:採低油、糖、鹽及高纖飲食,適度運動、控體重、好睡眠,不僅讓人遠離腦中風的威脅,也是杜絕其他慢性病的通則,更是健康長壽的良方。
  • 戒除不良生活嗜好:研究發現就算每天僅吸1支菸,罹患冠狀動脈心臟病的機率比不吸菸的人增加5成、中風的機率更增加超過2成。民眾如有任何戒菸方面的問題,可撥打國民健康署免費戒菸諮詢專線0800-636363。世界中風組織表示全球每年有超過100萬個中風患者有飲酒過量的問題,建議飲酒不過量,保持情緒穩定。
  • 控制三高慢性病:若發現有三高問題,應遵照醫師指示用藥及定期回診追蹤,積極做好血壓、血糖、膽固醇的控制,絕對不可以任意停藥或增減用藥的劑量。


經歷過小中風更要防中風

根據統計,約有三分之一經歷過小中風的民眾會發展成中風,尤其是在小中風發生的1年內機率更高,因此預防的措施就很重要,除了飲食控制,並免高熱量,少油少鹽外,養成規律運動習慣,藥物控制血壓、血糖和血脂等也很重要。若真的不幸發生中風,千萬要把握中風的黃金3小時,盡快尋求醫療協助。

若是家人真的發生中風狀況,除了尋求醫療協助外,專業的照顧也可以幫助長輩復原,除了積極復健,也可以預約家天使的照顧服務員協助照顧家人。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



最新健康新聞
人氣健康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