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駿季擬擴大契作產區 導入分潤提高農民收入

為讓小農作業體質轉骨,農業部長陳駿季今天表示,將鼓勵個體耕作農民加入契作、集團產區,並希望農企業、通路也參與,政府提供誘因讓契作關係從對價改為分潤,提高農民收益。

台灣去年缺蛋嚴重,就是產業長年未革新現代化經營所致,陳駿季今天接受中央社專訪指出,台灣整體農業現代化運作,其實是農業永續發展的根本之道。他的解決方針之一是強化契作,發展集團產區。

陳駿季說,台灣農地單位面積過小,經營方式分兩種,一種是個體自己耕作,沒有鏈結後端銷售通路,收成後需進入批發市場、行口銷售;另一種是契作、集團栽培,不論產量、品管都比較穩定,後端也有銷售通路。

對於一些農民不擅長使用資訊軟硬體等數位落差,他強調,未來將把現代化技術、智慧元素等政策、措施優先導入契作、集團產區,因此也會鼓勵個體農民一起加入產銷,才能一起受惠於政策的推行。

他並說,還希望農企業、超市賣場等通路也加入契作、集團產區的運作,農業部將會提出誘因,讓目前契作關係採行「對價」的方式,改成「分潤」方式進行。

舉例來說,目前的「對價」契作關係,只收購某種規格的芒果,若改成百分百契作、大小果都收,農民就不需要將等級較差的水果拿去賤賣;而最後賣出時,契作方提出一個百分比「分潤」給農民,可提高其收益;當契作集團願意這樣做時,農業部會提高政策補貼,像是採購農機原本若是補助5成,可能變成6成。

他也透露,能說得這麼具體是因為他曾在新社香菇產區推行過,讓5個農會成立1個公司,當公司「分潤」給農民時,就提高其設備採購的補助比率,促其降低營運成本,提供公司願意「分潤」給農民一個有力的誘因。

談到契作推動品項、產區時,陳駿季說,例如水稻、高粱,或是蔬菜產區都會考慮,但是會排除有賭博性的高麗菜,因為已有盤商會綁定產區,蓄意操作大量栽種,對這樣的生產方式給予補助是沒有意義的。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