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渣製作蚊香木炭 張智閔發揮永續農業創意

彰化永續農2

(中央社記者吳哲豪彰化8日電)台灣人手一杯咖啡,卻產生大量咖啡渣,在彰化縣經營咖啡店的張智閔發揮創意,咖啡渣製作成蚊香、木炭等,也嘗試做成燃料棒,達成永續發展目標。

彰化市農會輔導農民成立咖啡產銷班,原本種鳳梨、龍眼及荔枝等的農民10多年前開始在八卦山上種咖啡,克服種種困難,種出低酸、香氣足的國產咖啡。

張智閔的父母也在八卦山上種咖啡,原本在傳統產業工作的張智閔辭職後,6年前在彰化市開咖啡店幫忙銷售父母的咖啡豆,後來為擴大產值,嘗試咖啡渣製作成蚊香出售。

「咖啡其實對環境造成很大污染」,張智閔說,當初只是覺得丟掉咖啡渣很可惜,才導入循環經濟概念,製作成蚊香等生活用品,後來隨永續發展觀念逐漸普及,逐一檢視後才發現咖啡產業鏈中多個環節都會造成污染,形成環境負擔。

張智閔拿出在自家咖啡園拍的照片說,從樹上摘下的咖啡豆須去皮,以往卻只能丟棄;咖啡豆要水洗,大量耗水;烘焙咖啡豆要用電、用火;煮咖啡還會產生大量咖啡渣。

為減少咖啡從生產到銷售損耗環境,張智閔做了多項嘗試,像蒐集咖啡果皮製成茶包;咖啡渣相關產品從蚊香發展到薰香及手工皂。

張智閔說,以往咖啡渣都用於除臭或當肥料,但國外有報導指咖啡具驅蚊效果,只是沒人將咖啡渣商品化,剛好有同學開製香廠,靈機一動把咖啡渣製作成蚊香,經多次試驗與調整配方,終於研發出咖啡渣蚊香。

咖啡渣蚊香上市後獲好評,張智閔再接再厲擴大應用範圍,結合永續發展經濟循環概念,推咖啡渣木炭及洗手液等。

「咖啡渣製作成木炭,炭化過程約需花1天,但一般木炭需要1個月左右」,張智閔說,咖啡渣木炭炭化時間大減,等於減少能源消耗,而咖啡渣洗手液可減少1/3洗手時間,意味節省1/3水資源。

「永續發展最理想的狀況是自給自足」,張智閔說,咖啡渣產品吸引超市、超商業者洽談,他目前正在研究將咖啡渣製作成生質燃料棒,如果研發成功,製作咖啡渣產品工廠就能把咖啡渣燃料棒當能源,達永續發展目標。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