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構「曉雲學」與「天台學」研究重鎮 華梵辦天台學國際研討會

為發揚與傳承佛教「天台學」的理念思想,華梵大學7、8日一連兩天盛大舉辦「2024第一屆天台學國際學術研討會」,日、韓、中、美、德、臺等近百位專家學者共聚一堂熱烈研討,會議最後凝聚共識由華梵大學擔任領頭羊建構「曉雲學」,打造華梵成為「天台學」研究重鎮。

「天台宗」為漢傳佛教第一個成立的宗派,重視教理研究與止觀修行,是最具中國特色的三大佛教宗派之一,華梵大學創辦人曉雲法師為天台宗第45代傳人,對於天台學的推廣不遺餘力,並以天台的方便止觀學說,在華梵校園推動「覺之教育」理念,深獲教育界肯定。

為將天台學弘揚至國際,華梵大學佛教藝術學系、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校覺室與華梵佛學研究所特別聯合承辧「2024第一屆天台學國際學術研討會」,來自各國的專家學者總計發表6場精彩專題演講與13篇學術論文,台上台下互相交流,研討氣氛相當熱烈。

曉雲法師法子、華梵大學悟觀董事長於開幕致詞時表示,天台以法華為宗骨,以般若為觀法,曉雲導師民國68年創立天台宗學會,「般若淨化思想」、「菩薩悲智精神」12字最能代表其從年輕到老一以貫之的行誼和教育實踐理念,她更曾指出天台教理是最圓融無礙的學說及方便法門。

悟觀法師認為,曉雲導師所推動的覺之教育理念,以及華梵大學創校宗旨「人文與科技融匯、慈悲與智慧相生」,都與天台的止觀學說息息相關,華梵大學舉辦「2024第一屆天台學國際學術研討會」,也是在此基礎上傳承覺之教育與天台學理念,更是在臺灣宗教辦大學應具備的時代使命與歷史責任。

華梵大學佛教學院冀劍制院長說,華梵大學佛教藝術學系去年剛設立佛學組,今年即盛大辦理國際研討會,對外宣示將在藝術領域之外好好扎根佛學,非常讓人期待佛藝與佛學的結合,可以為佛教擦撞岀不一樣的火花。

華梵大學主任秘書黃智陽教授也表示,天台學是唐宋以來漢傳佛教思想的核心,曉雲導師更是重要的天台宗傳人、教育家與思想家,天台學勢將成為未來華梵大學的重要學術亮點。

值得一提的是,最後一天綜合座談由華梵大學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高柏園所長主持,邀請悟觀董事長、佛光山電子大藏經主任永本法師、浙江工商大學東亞佛教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員悟燈法師等3位重量級天台學者擔任引言人,為兩天會議帶來壓軸高潮。

悟觀董事長說,近世佛教思想史對整個佛教的傳承非常重要,尤其唐宋時期是宮廷佛教跨界至大眾佛教的思想轉折融合點,未來天台學研究除了可朝此方向繼續深化努力,如何彰顯佛教在當代臺灣發展的特質也很重要。

悟觀法師強調,山頭主義或祖師崇拜主義並沒有什麼不好,儘管佛光山星雲大師、法鼓山聖嚴法師與大崙山曉雲導師這三位人格典範早已不在人間,但後輩自有責任加以傳承,對華梵大學來說,好好探究曉雲導師的思想淵源及天台學說,就是華梵人的使命。

永本法師建議每年天台學的學術研討可以更聚焦在例如歷史、人物、思想、典籍、制度、發展史等單一專題或專門領域的探討上,並與時代脈動結合,透過佛教教義找出淨化現代社會與身心靈的方法。

她尤其稱讚此次研討會的論文發表,逢甲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兼任副教授尤惠貞從天台教觀詮釋生命教育,即對現代人非常受用。

悟燈法師也呼籲臺灣可借鑑日本佛教界發展天台學的作法,重視對典籍的基礎研究與人才培養。

高柏園所長表示,佛光山有星雲學,法鼓山有聖嚴學,華梵大崙山也應建構「曉雲學」,此次天台學國際學術研討會的舉辦正是一個好時機,由悟觀董事長召集海內外天台學者啟動建構「曉雲學」的發展平台,一起為「天台學」的現在與未來實踐努力。

研討會負責人、華梵大學佛教藝術學系林素玟教授也說,目前臺灣尚未有以「天台學」為主題而長期舉辦的學術研討會,未來華梵大學佛教藝術學系佛學組每年都將辦理天台學學術研討會,整合海內外天台學研究成果,定期出版學術刊物,將華梵大學打造成國際天台學研究重鎮,以及國際佛學交流的重要平台。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