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印尼技術團扶植農民有成 展示大蒜與紅蔥種植成果

駐印尼技術團日前在北蘇門答臘省舉辦成果發表會,向印尼中央及地方政府說明「大蒜與紅蔥產銷計畫」的執行進度,也呈現技術團嘗試推廣的輪作作物,像是胡蘿蔔、矮性菜豆及台灣品種紫色甘藍等,以拓展當地蔬菜作物多樣性。

駐印尼技術團12日在印尼北蘇門答臘省洪邦哈孫杜丹縣(Humbang Hasundutan)舉辦「北蘇門答臘省大蒜與紅蔥產銷計畫」作物採收與計畫成果發表會。

成果發表會上,除了向計畫合作夥伴海事暨投資協調部、洪邦縣政府及當地農民說明計畫執行進度外,也展示技術團示範區生產的紅蔥及大蒜種苗。

駐印尼技術團也在活動上呈現嘗試推廣的輪作作物,例如胡蘿蔔、矮性菜豆及台灣品種紫色甘藍,希望藉此拓展北蘇地區蔬菜作物的多樣性。

駐印尼代表處副代表陳盛鵬表示,台灣派遣農業技術人員指導與協助在地農民,並進一步與農民合作共創產銷榮景,是台灣協助當地農業發展的特色與模式,除了能分享台灣經驗,也協助當地市場開發。

印尼海事暨投資協調部糧食安全及綠色經濟辦公室主任斯特恩(Van Basten)表示,近年極端氣候條件影響印尼作物收成,及造成園藝作物價格攀升。並指出,「這或許也是農民增加收入的機會」。

他指出,台灣技術團的計畫執行模式展示正確的土地利用管理模式,並使農民更具有獨立性,對整個北蘇糧食安全基地計畫具有正面影響,鼓勵更多的農民參與技術團舉辦的培訓班,以及青年農民的加入。

洪邦哈孫杜丹縣長主任秘書瑪多奇(Martogi Purba)對駐印尼代表處及駐印尼技術團表示感謝,並指出,台灣在洪邦縣透過計畫帶動地方社區發展,也增加了農民收入。

印尼農民強勒斯(Jonless)在活動上與來賓分享,與駐印尼技術團合作後,栽培一季甘藍,使他獲得約1200美元的淨收入,並勉勵其他農民應該更加積極地為自己的田區負責。

駐印尼技術團告訴中央社,「印尼北蘇門答臘省大蒜與紅蔥產銷計畫」自2023年1月1日啟動,本年1月至6月共開發了土地約32公頃、37位合作農民、9個市場合作夥伴以及辦理4次講習班。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