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6世界海龜日 海洋保育署呼籲民眾共同友善守護

6月16日是世界海龜日,中華鯨豚協會呼籲民眾一起參與友善海龜行動,而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也在臉書辦理「城市大搜查,海龜尋蹤」活動,希望讓民眾了解保育海龜的重要性。

中華鯨豚協會秘書長曾鉦琮表示,台灣四面環海,擁有許多珊瑚礁及藻礁地形,加上位於亞熱帶地區,相當適合海龜停留及覓食,像桃園市的大潭電廠及永安漁港周邊,近年來都曾出現過海龜蹤跡,而在早期的台灣北、東、南部沿海甚至有海龜產卵紀錄,今天是世界海龜日,呼籲大家一起參與友善海龜行動,共同守護海龜。

依據海保署提供的資料顯示,全世界現存海龜有7種,海龜數量曾非常多,但由於生長速度慢,在近1、2百年各項人為與自然因素造成的生存壓力下數量不斷減少。海龜常面臨人為獵捕、漁業混獲、船隻撞擊、海洋垃圾、產卵棲地開發、環境污染和傳染病等威脅,目前所有物種都受瀕臨絕種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又稱華盛頓公約保護,並列為稀有或瀕危物種,其商業性國際貿易被嚴格禁止。

海保署說,台灣海域可見5種海龜,包括綠蠵龜、赤蠵龜、玳瑁、欖蠵龜及革龜,都屬於第一級瀕臨絕種保育類海洋野生動物,受到野生動物保育法相關法令保護,海龜依棲息地利用類型大致分為在台灣繁殖產卵,產卵季結束後就會回到原覓食棲地的產卵族群;以台灣周邊海域作為覓食棲息地或遷移中暫居台灣的覓食族群。

海保署也在臉書(Facebook)粉專發文,辦理城市大搜查,海龜尋蹤的活動,民眾只要尋找身邊或生活周遭可見的海龜元素,像是衣服上的圖樣、吊飾、街上招牌等,拍下照片在21日前上傳海洋保育署臉書粉專,並依照規則留言等與大家分享,就有機會獲得500元禮券。

海保署呼籲,若幸運遇見海龜,請保持友善距離,並記得保育海洋生物不追逐、不打擾、不觸碰、不餵食、不傷害的「5 不」原則。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