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半夜一直起來尿尿?醫揭夜尿症原因:「這激素」不足讓尿量變多
台灣泌尿科醫學會理事長、三軍總醫院外科部泌尿外科兼任主治醫師查岱龍表示,夜尿是指晚上睡覺期間爬起來上廁所,「在正常狀況下,夜間睡眠不應該被尿意中斷,但若只出現1次可以算是正常的夜間排尿。」根據國際尿失禁防治協會定義,夜尿症是指因尿意而中斷睡眠,且每晚超過2次以上。
查岱龍說明,夜尿症跟年齡增長、老化有直接關係,對中年以上族群影響最大,男性普遍比女性更常見;台灣40歲以上民眾夜尿症盛行率近40%、換算約有720萬人,到了80歲更接近80%有夜尿困擾。
夜尿症患者以2種排尿問題最常見:
- 夜間多尿:即夜間起床排尿量大於全天尿量的三分之一,有近9成出現此情況。
- 夜間頻尿:即夜間起床排尿次數達6~8次,但夜間尿量未大於整天尿量的三分之一。
查岱龍說,男、女性在致病機轉上可能有所不同,夜間多尿部分以男性較多,因男性可能同時患有攝護腺肥大問題;女性則以夜間頻尿較常見,常見因膀胱過動症造成膀胱較敏感所導致,但仍需進一步診斷。建議50歲後若出現明顯夜尿情況,應至泌尿科檢查找出真正原因。
常見夜尿症3大成因
為什麼會有夜尿症?其實原因可能不只一種,也無法只歸咎於單一器官。查岱龍指出,排尿問題牽扯複雜的泌尿系統,常見3大夜尿症成因為:
- 膀胱容積減少:隨著老化因素,造成膀胱容量變小,膀胱容積尿量的功能變差,可能造成頻尿。
- 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正常睡眠情況下,此激素會在夜間時分泌,有助濃縮尿量並減緩大腦產生尿意,讓睡眠不因此而中斷。但隨著年齡增長,激素分泌量不足,就會產生夜間多尿問題。
- 混合型:綜合以上2項原因。
台灣尿失禁防治協會理事長、三軍總醫院外科部主任蒙恩表示,根據國際研究指出,夜尿症若拖延不治療,可能會產生其他慢性共病或意外傷害危機:
- 心血管疾病發生風險增加
- 高血壓風險提高36%
- 若睡眠時間平均不滿6小時,長期導致免疫力下降,癌症發生風險增加
- 腦血管疾病風險增加
- 夜間起床跌倒、骨折機率也大增,直接影響高達25%
- 白天疲勞、精神不濟,引發交通事故風險提高33%
求診前先寫排尿日記算尿量
夜尿症如何診斷?台灣尿失禁防治協會秘書長林友翔表示,會請病患自行記錄至少3天的「排尿日記」,記錄正常飲食下及喝水量下的尿量,可在家使用量杯或尿壺測量,從每次正常尿量範圍推算1天總尿量,並計算夜間尿量是否超過三分之一,可幫助醫師進一步診斷。排ㄋㄧㄠ
查岱龍提:「夜尿症在治療上,目前已有藥物可以減緩膀胱過動,使敏感度下降達到治療目的;若因激素不足而造成夜尿,也可透過口服藥物補充來改善。」當使用藥物治療,可讓夜間尿量降低至1天總尿量的三分之一,或夜間排尿次數降低為1次或以下,即達到理想的治療效果。
查岱龍提醒,除了一般健康正常人要留意排尿問題,常見三高、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患者,被醫師提醒要多喝水,就猛灌水導致夜間排尿量大增,這其實是錯誤迷思,「正確的補水方式為少量多次,晚餐到睡前應逐漸減少水分攝取量,避免喝太多湯、吃過量水果,以及喝茶、飲料,才是正確預防夜尿症的方式。」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
- 記者:ICS
- 更多健康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