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島社大竹筏帆船闖黑潮往返綠島 勾勒南島語族智慧

台東南島社大發展協會透過「竹筏帆船跨越黑潮往返綠島計畫」,6月完成Torik Sanayasay號首航;成員今天在東管處阿美族民俗中心發表成果,分享復造帆船及航行歷程,勾勒出南島語族祖先乘風破浪智慧。

台東縣南島社區大學發展協會表示,竹筏帆船是台灣在世界航海文化代表,為南島語族環海、先民航渡常見工具,直至20世紀下半葉也未完全消失,而是演進為塑膠管筏搭配馬達,成為動力化漁筏。

為尋找南島語族海上遷徙足跡,協會自民國112年4月起在各界經費支持下,參考古籍文獻並經都歷部落頭目林學明(Masang)與耆老陳宜豐(Asan)指導,以傳統工法打造阿美族傳統竹筏帆船Torik Sanayasay號,同年7月22日在都歷部落pacefongan海灘舉行下海祭儀,但因颱風及海潮影響,未能順利航抵綠島。

團隊21日從台東縣大武鄉尚武漁港出海,完成「大武尚武漁港-綠島Sanayasay-成功新港漁港」首航,雖然過程中未能完全靠風力、海流與人力划槳抵達,但已能逐步勾勒5000~6000年前南島語族以自然材料及傳統工法,從東岸跨越黑潮往返綠島(Sanayasay)的智慧。

海洋委員會發布新聞稿指出,南島社區大學發展協會與Amis旮亙樂團合作製造竹筏帆船,重現傳統造筏與編帆技術,並親身操船實驗,精進帆船製作技藝與航海技能,讓傳統造船及航海知識擁有鮮活生命力,重現祖先乘風破浪歷史航路。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