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東112年空品不良率歷年最低 改善成效獲評特優

屏東空污改善有成,去年空氣品質指標(AQI)不良率歷年最低,連2年無細懸浮微粒(PM2.5)紅害事件,獲中央民國112年「空品維護與噪音管制績效考核」特優。

屏東縣長周春米表示,為持續改善縣內空氣品質,除推動創新污染管制,今年也擬訂「第二期空氣污染防制計畫(113-116年)」,未來將再導入科技執法,朝向精準治理。並籲民眾從生活做起,公私協力共同改善空污問題。

屏東縣政府環保局今天新聞稿表示,近年推動創新管制政策,去年首推以開運金幣取代紙錢焚燒的「以金代金」政策,改善民俗污染;與台積電、農糧署合作提案「千分之四的美麗-轉廢化肥護林土 微生循環增碳匯」,以農業木資材及民生廚餘混合轉化為有機肥料;另外,經調查碎木在抑制揚塵及抵抗洪水沖刷成效佳,首創農業碎木抑制揚塵工法。

環保局指出,屏東位居全國最下風處,空氣品質近8成以上受境外污染物影響;針對縣內可控管污染源,以重點案件專案方式管制。化製廠陳情數已從111年75件降至112年10件;畜牧場異味管制納入夜鷹早鳥畜牧稽查行動,較110年陳情件數下降44%。

移動污染源部分,以加碼機車汰舊換新補助、推動大型柴車自主納管及劃設空品維護區等方式,加速老舊車輛汰換;另外導入科技智能防污,降低營建工地及砂石場污染排放,在餐飲業方面擴大推動環保餐飲示範區。

依環保局數據,屏東108年PM2.5平均值為18.3微克每立方米(μg/m3),112年已下降至14μg/m3;環境部現年標準值為15μg/m3,已於今年4月底提出「空氣品質標準」草案,欲將空品標準值加嚴至12μg/m3。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