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社會救助糧疑因高溫有米蟲 全面接受退換貨

雲林縣府所發放給長青食堂的社會救助糧出現米蟲,農糧署中區分署表示,該批米是由西螺鎮農會今年5月中下旬碾製112年二期作,研判為夏日高溫導致,現全面接受退換貨服務。

雲林縣虎尾鎮安溪里長蔡朝忠昨天發現社會救助糧有點點黑影,近看黑影還會爬動,「有米蟲!」且不只有一包有此情況,立即通報雲林縣社會處,整批社會救助糧暫存在辦公室等待換貨。

農糧署中區分署今天發布新聞稿指出,為協助縣(市)政府應社會救助之需,從民國92年辦理糧食救助,所提供給縣市政府的社會救助糧。雲林縣社會處今年申請4萬1916包5公斤包裝的社會救助糧,分批出貨。

經農糧署了解,該批白米為西螺鎮農會今年5月中下旬以最新期(112年2期作)公糧稻穀碾製,並符合白米或糙米國家標準二等標準相關規定,雲林縣政府於6月上旬點交後,提供雲林縣各長青食堂及各公所等單位發送。

農糧署中區分署副分署長鍾孟佳接受中央社記者電訪時說,有民眾反映近日收到時發現食米有米蟲的情況發生。而米蟲喜好高溫的環境,氣溫越溫暖越有利於繁殖。

鍾孟佳說,該批救助糧全面回收,由西螺鎮農會提供退換貨服務(113年1期作),目前已回收5500包;提醒民眾食米宜儲放在乾燥及陰涼處所,降低米象成蟲的活動,減少米蟲的發生。

為防範類似情況發生,農糧署、雲林縣西螺鎮農會將和雲林縣社會處將研議更改救助糧碾製和提領的時間,也呼籲食米宜儲放在乾燥及陰涼處所,降低米象成蟲的活動,減少米蟲的發生。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