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樹種異戊二烯排放率高 環境部建議避免選擇

環境部曾委託成功大學研究,台灣15樹種高異戊二烯排放率,容易衍生臭氧致影響空氣品質。環境部據此建議避免選擇,但強調並非正式公告,也沒有強制性,已種植的樹種也不用移除。

環境部為提升空氣品質,推動減少臭氧(O3)生成前驅物氮氧化物(NOx)及揮發性有機物(VOCs)污染排放,近2年前委託成功大學收集國內外文獻,整理出台灣15種高排放異戊二烯的樹種,容易衍生臭氧致影響空氣品質。

15種高異戊二烯排放率樹種清單包含銀葉樹、烏心石、楓香、豬腳楠、台灣肖楠、水黃皮、水柳、福木、棋盤腳、野牡丹、土沉香、槲樹、刺桐、鴨腳木、厚殼桂。

環境部則依此報告內容,行文給各部會及地方政府,建議避免選擇高異戊二烯排放率樹種;環境部今天強調這並非正式公告,也沒有強制性,已種植的樹種也不用移除。

事實上,此報告主題為「結合系統性文獻回顧與實地研究以擬定空污減量為導向之在地化城市綠化實務推動模式」。是以地理氣候區和社會經濟分區,細緻定義國內需要優先進行綠化的區域,特別針對那些空氣污染濃度高且人口眾多的地區進行了深入探討。

當時研究進行過程中舉辦過2次研商會議,產業界包含台灣建築醫學學會、台灣氣膠研究學會、永在林業、工業技術研究院;政府機構為環保署、台南市政府及嘉義市政府環境保護局、農委會林務局與林業試驗所等。

學術界並邀請成功大學、台灣大學、陽明交通大學、中興大學、國家衛生研究院、嘉義大學、明志科技大學等的專業學者。

報告結論表列45種建議種植樹種清單,分別為適合內陸、濱海的喬木及灌木;喬木如台灣五葉松、竹柏,灌木如南澳杜鵑、烏來杜鵑等。

高排放異戊二烯的樹種為15種、低排放則多達45種,主要是在面對不同地區和特定需求時,更具目標導向地優化植栽方案,以達到最大的效益。

報告所述,研商的專家也提出建議,就目前土地有限的問題提出垂直綠化等創新方案,擴大綠化的可能性;期望透過整合能確實找出現有土地可供綠化的區域,並有效利用現有資源,提高政策實施的效率。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