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華大學棒球隊韓國移地訓練與8校展開交流 與兩校簽署體育交流MOU
南華大學棒球隊成立迄今8年,歷年來屢創佳績,為強化球隊的訓練,提升競爭力,今(113)年暑假,於8月19日由學務處兼體育運動發展處處長何應志、棒球隊總教練蔡仲南與教練團帶領球隊至韓國進行為期兩週的移地訓練及交流。在移地訓練期間,更與延世大學及檀國大學兩所學校簽署體育交流MOU,讓球員們未來有更多國際交流的機會。此行透過交流賽不僅讓每位球員提升球技,更從中學習寶貴的經驗,開拓國際視野,近日回國後,個個儲備滿滿的能量,迎接新學期的到來。
南華大學棒球隊前往韓國移地訓練,陸續至延世大學、東國大學、東亞大學、檀國大學、嶺東大學、成均館大學、中央大學以及仁荷大學等八校進行交流,並展開友誼賽,此行也安排球隊至蠶室棒球場觀看韓國職棒球賽。透過每一場的交流賽,球員們可以深刻感受到與以往賽事的不同,並且瞭解到在球場上無論是心態或是球技的發揮,應如何保持最佳狀態。
南華大學學務處兼體育運動發展處處長何應志表示,此次不僅安排棒球隊到八所學校交流,更特別與延世大學及檀國大學兩所學校簽署體育交流MOU,除了讓球隊有更多國際交流的機會,也能促進與兩所大學的體育交流,包括交換學生運動員、教練技術交流、雙方球隊移地訓練等,藉以提升實力與競爭力,並深化兩校師生的友誼。
南華大學校長高俊雄指出,南華大學棒球隊是創辦人星雲大師體育弘法的理念及響應國家發展棒球運動的因緣而成立,球隊不僅重視球技,更重視品德與團隊紀律,球員自主訓練的紀律、學科學習的態度,以及三好四給的素養都是棒球隊教練團所重視及要求的。校內有完善的軟硬體設施讓球隊有良好的場域訓練之外,亦有許多海外資源,可以讓球隊透過國際交流的機會,強化技能提升競爭力。
南華大學棒球隊隊長林楷峯表示,此次至韓國交流獲益良多,也觀察到韓國球員在打擊上較積極出棒,且設定球種明確,擊球品質也很好。在守備方面,會一直跟隊友互相溝通與鼓勵,在團隊的默契與士氣上很有幫助,相當值得學習,未來也會運用在團隊上,讓球隊越來越進步,在賽事上也有更好的表現。
該棒球隊在海外交流期間,每位球員每天皆會記錄當天的收穫與心得,同時也會檢視記錄需修正的問題,「打者經驗豐富,不能太多引誘球,要往好球帶勇敢進攻」、「站上球場就要盡全力,即使被全壘打也要調整好心態,不受負面情緒影響,要從失敗中成長」、「賽前的準備要確實,要相信自己並勇敢面對打者」、「練習的狀況不錯,就要把最佳狀態帶到球場上」、「很珍惜此次交流的機會,會將所學好好運用,並與隊友分享及交流」、「會將所學融會貫通,練到爐火純青」,此行每位球員可說是滿載而歸,無論是觀念上或是球技都有所收穫與成長,也開拓國際視野,提升自己的競爭力。
南華大學棒球隊前往韓國移地訓練,陸續至延世大學、東國大學、東亞大學、檀國大學、嶺東大學、成均館大學、中央大學以及仁荷大學等八校進行交流,並展開友誼賽,此行也安排球隊至蠶室棒球場觀看韓國職棒球賽。透過每一場的交流賽,球員們可以深刻感受到與以往賽事的不同,並且瞭解到在球場上無論是心態或是球技的發揮,應如何保持最佳狀態。
南華大學學務處兼體育運動發展處處長何應志表示,此次不僅安排棒球隊到八所學校交流,更特別與延世大學及檀國大學兩所學校簽署體育交流MOU,除了讓球隊有更多國際交流的機會,也能促進與兩所大學的體育交流,包括交換學生運動員、教練技術交流、雙方球隊移地訓練等,藉以提升實力與競爭力,並深化兩校師生的友誼。
南華大學校長高俊雄指出,南華大學棒球隊是創辦人星雲大師體育弘法的理念及響應國家發展棒球運動的因緣而成立,球隊不僅重視球技,更重視品德與團隊紀律,球員自主訓練的紀律、學科學習的態度,以及三好四給的素養都是棒球隊教練團所重視及要求的。校內有完善的軟硬體設施讓球隊有良好的場域訓練之外,亦有許多海外資源,可以讓球隊透過國際交流的機會,強化技能提升競爭力。
南華大學棒球隊隊長林楷峯表示,此次至韓國交流獲益良多,也觀察到韓國球員在打擊上較積極出棒,且設定球種明確,擊球品質也很好。在守備方面,會一直跟隊友互相溝通與鼓勵,在團隊的默契與士氣上很有幫助,相當值得學習,未來也會運用在團隊上,讓球隊越來越進步,在賽事上也有更好的表現。
該棒球隊在海外交流期間,每位球員每天皆會記錄當天的收穫與心得,同時也會檢視記錄需修正的問題,「打者經驗豐富,不能太多引誘球,要往好球帶勇敢進攻」、「站上球場就要盡全力,即使被全壘打也要調整好心態,不受負面情緒影響,要從失敗中成長」、「賽前的準備要確實,要相信自己並勇敢面對打者」、「練習的狀況不錯,就要把最佳狀態帶到球場上」、「很珍惜此次交流的機會,會將所學好好運用,並與隊友分享及交流」、「會將所學融會貫通,練到爐火純青」,此行每位球員可說是滿載而歸,無論是觀念上或是球技都有所收穫與成長,也開拓國際視野,提升自己的競爭力。
- 記者:中央社訊息服務20240911 16:18:20
- 更多生活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