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港朝天宮修復天后昭應錄 將耗時1年修舊如舊

雲林北港朝天宮文物修復中心即日起啟用,首批修復朝天宮三寶之一清乾隆32年「天后昭應錄」,依照國際標準規格展開修復,估耗時1年修舊如舊,讓書冊更穩固,維護文化傳承。

北港朝天宮今天舉辦文物修復中心啟用典禮,由雲科大文物修護研究與推廣中心主任林煥盛向朝天宮董事長蔡(口永)(得)等人介紹文物修復中心和「天后昭應錄」修復工程。

蔡(口永)(得)表示,北港朝天宮不僅是全台進香人數居冠的廟宇,宮內典藏逾1萬5000件文物,其中祖媽轎、「慈雲灑潤」匾、萬年香火爐及3隻進香旗等6件具有文資身分,被稱為廟宇界的「小故宮」。

蔡(口永)(得)說,朝天宮文物修復中心有4大目標,首先培育修復師,其次專業學術中心進駐,連結地方廟宇與保存科學,推動地方保存文物,同時與雲林科技大學文物修復研究與推廣中心合作,連結學生實習、專題研究等,以及移地課程,未來朝天宮投入經費,積極修復朝天宮珍貴文物,樹立廟宇文物保存與傳承新典範。

文物修復中心首批修復為朝天宮三寶之一清乾隆32年「天后昭應錄」;林煥盛指出,天后昭應錄劣化嚴重,表面可見水漬、黃化、褐斑和髒污,內頁紙材皆有磨損、斷裂、撕裂、蟲蛀等問題。

為了讓「天后昭應錄」修舊如舊,且書冊更為穩固,林煥盛與團隊先調研,選用適當的紙材,修復工法將依照國際標準規格,預計耗時1年。

文化部文資局建議朝天宮,修復過程中可以將所有內容數位化,成立數位典藏系統,利於日後放在網路上供人閱覽、研究,也可以減少文物暴露在不穩定的環境之下受損。

由於溫度和濕度可能會造成紙張劣化,文化部文資局建議修復後文物典藏環境應要恆溫恆濕,且制定管理規範,並定期檢視紀錄。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