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任後首次全國文化機關(構)主管會報 文化部長李遠:中央、地方攜手耕耘文化沃土
文化部今(4)日在華山文創園區召開「2024全國文化機關(構)主管會報」,邀集各縣市文化局(處)首長、文化部主管暨附屬機關(構)首長出席。會中除聽取地方政府對於文化施政的建議,也以文化部長李遠上任後所提重要施政「沃土計畫」為核心,進行包含「百大文化基地」、「試辦文化幣下降至13歲」、「流行音樂經典金曲推廣計畫」及「臺灣國際兒少書展」等規劃報告及交流。
文化部長李遠表示,他來自電影、電視、出版等文化產業界,也因為擔任兒童劇團基金會的董事長跑遍全國各地,更清楚地知道「文化是中央、地方共創、共享、共榮,一起創造文化環境」。在114年新年度預算提出「12項沃土計畫」,代表的就是「我對於文化的看法」,文化除了創造、共享外,更要讓文化環境得到養分,文化才會慢慢的長出來。
李遠細數12項沃土計畫,從他一直最在意的「向下扎根」,包含文化幣試辦下降至13-15歲、繪本新秀計畫、公視兒少台成立;到文化各產業的發展、文化資產保存、重建臺灣藝術史,以及將文化帶出去等。李遠說,文化部最重要的角色就是「盡所能地幫助大家」,而作為文化部長最大的理想是希望「日日都是文化日、人人都是文化人」。
首先報告「文化沃土-百大文化基地」,李遠說,社造30年,開創一股由下而上的民間參與力量,在30年的此刻,期盼總結並深化文化部、各部會及民間共創的成果,包含社區營造、再造歷史現場、獨立書店、博物館、地方文化館、表演藝術、展覽場館等據點,成為提供全民共享、共創,並且具備文化觀光及經濟效益的百大文化基地。
文化部補充,百大基地獎勵徵選將從今年11月底對外公布、12月開始對外徵件,將透過民間、縣市、中央部會及文化部評審團等多元推薦管道,於114年4月前評選出第一屆百大文化基地。文化部特別於今日會議邀請各縣市政府與文化部共同推動「百大文化基地」政策,希望公立場館扮演串連各地基地的樞紐(HUB),並針對文化基地提出串聯遊程或活動的規劃,文化部也將提供各縣市2年300萬合作經費。
第2個報告議題為「文化扎根-試辦文化幣下降至13歲」,文化部說明,在各縣市積極配合之下,目前全國共有超過1.8萬個藝文消費點,提供青年藝文體驗消費使用。透過獨立書店2點送1點、表演藝術青年席位、國片優惠等,文化幣領取率在112年及113年至今,分別達到89%、81%。113年各縣市消費動能平均79%,也顯示都會區及非都會區沒有顯著差異。李遠指出,114年文化幣發放時,將同步進行「13-15歲試辦計畫」,13-15歲每人發放文化幣600點,「將以文化體驗及開拓視野為主軸,所以我們特別鼓勵親子共學、青少年結伴參加」。
在「文化部流行音樂經典金曲推廣計畫」方面,李遠從上週剛結束的「金音創作獎」為例,15年來民間發展出台語流行歌謠、民歌、獨立音樂、嘻哈等各類型音樂,「這些力量非常強大,要讓這些音樂繼續延續,政府必須繼續提供協助」。文化部補充,今年起文化部透過補助指標流行音樂場館,包含北流、高流,以及地方政府等,期盼以創新及多元形式推廣流行音樂經典作品、串聯地方與民間建構專屬在地流行音樂亮點場景,讓「大家聽自己的歌」。
第4個「臺灣國際兒少書展規劃及邀請擔任主題城市」報告,文化部指出,為推廣閱讀並向下扎根、促進在地與國際交流、從消費端培養閱讀人口、提振出版業績、落實文化平權,文化部經參考國際經驗,規劃於臺北市以外區域舉辦國際性書展。首屆「臺灣國際兒少書展」將在明(114)年舉辦,由臺中市率先擔任「主題城市」。文化部表示,自115年起,將採巡迴方式,每年擇1縣市舉辦,期盼除促進國際交流、推廣兒少閱讀,更藉由各縣市擔任「主題城市」,展示地方風貌。
會議中,各縣市對於文化基地政策提出熱烈討論,臺北市政府文化局長蔡詩萍建議,除了獨立書店外,可以納入出版社及雜誌、期刊等提供對外空間的出版機構;南投縣政府文化局副局長李玉蘭也認為社區營造的相關成果,都可以成為文化基地的重要助力。
花蓮縣文化局長吳勁毅更以花蓮今年歷經震災、風災等嚴重影響花蓮觀光的情況下,文化局藉由「社造小旅行」,吸引70幾間旅行社接洽希望成為合作夥伴,顯示文化觀光的市場潛力,也為地方發展帶來新契機。連江縣文化處長吳曉雲更提出,期盼將來能由文化部整合推出跨縣市的文化基地,讓各地方的文化進行連結,尤其對身處離島的縣市,帶來更多的支持力量。
李遠回應,文化基地最重要的目的是翻轉過去施政「文化」最常被擺在排序後段班的現象,各縣市所提的意見,文化部將納入評估,在百大基地完成徵選以後,文化部也將拜會各部會,邀請大家一起加入推動。李遠強調,文化基地是期盼藉由整合資源,各縣市能重新梳理各個據點歷史的脈絡、文化的意義,並且在點與點間互相連結成面的前提下,推出最能「代表縣市」的文化主題,透過文化基地做出「真正的文化特色」。
其他包含剛修訂通過的「公共藝術設置辦法」、文化資產保存、重建臺灣藝術史等,也都是各縣市特別關注及期盼互相交流的議題。與會的縣市文化局代表不約而同的提到,雖然文化是相對軟性的議題,但是大家的討論卻是相當認真及嚴肅的,或許未來可透過更活潑及密切的交流互動,共同研議臺灣的文化發展。
文化部長李遠表示,他來自電影、電視、出版等文化產業界,也因為擔任兒童劇團基金會的董事長跑遍全國各地,更清楚地知道「文化是中央、地方共創、共享、共榮,一起創造文化環境」。在114年新年度預算提出「12項沃土計畫」,代表的就是「我對於文化的看法」,文化除了創造、共享外,更要讓文化環境得到養分,文化才會慢慢的長出來。
李遠細數12項沃土計畫,從他一直最在意的「向下扎根」,包含文化幣試辦下降至13-15歲、繪本新秀計畫、公視兒少台成立;到文化各產業的發展、文化資產保存、重建臺灣藝術史,以及將文化帶出去等。李遠說,文化部最重要的角色就是「盡所能地幫助大家」,而作為文化部長最大的理想是希望「日日都是文化日、人人都是文化人」。
首先報告「文化沃土-百大文化基地」,李遠說,社造30年,開創一股由下而上的民間參與力量,在30年的此刻,期盼總結並深化文化部、各部會及民間共創的成果,包含社區營造、再造歷史現場、獨立書店、博物館、地方文化館、表演藝術、展覽場館等據點,成為提供全民共享、共創,並且具備文化觀光及經濟效益的百大文化基地。
文化部補充,百大基地獎勵徵選將從今年11月底對外公布、12月開始對外徵件,將透過民間、縣市、中央部會及文化部評審團等多元推薦管道,於114年4月前評選出第一屆百大文化基地。文化部特別於今日會議邀請各縣市政府與文化部共同推動「百大文化基地」政策,希望公立場館扮演串連各地基地的樞紐(HUB),並針對文化基地提出串聯遊程或活動的規劃,文化部也將提供各縣市2年300萬合作經費。
第2個報告議題為「文化扎根-試辦文化幣下降至13歲」,文化部說明,在各縣市積極配合之下,目前全國共有超過1.8萬個藝文消費點,提供青年藝文體驗消費使用。透過獨立書店2點送1點、表演藝術青年席位、國片優惠等,文化幣領取率在112年及113年至今,分別達到89%、81%。113年各縣市消費動能平均79%,也顯示都會區及非都會區沒有顯著差異。李遠指出,114年文化幣發放時,將同步進行「13-15歲試辦計畫」,13-15歲每人發放文化幣600點,「將以文化體驗及開拓視野為主軸,所以我們特別鼓勵親子共學、青少年結伴參加」。
在「文化部流行音樂經典金曲推廣計畫」方面,李遠從上週剛結束的「金音創作獎」為例,15年來民間發展出台語流行歌謠、民歌、獨立音樂、嘻哈等各類型音樂,「這些力量非常強大,要讓這些音樂繼續延續,政府必須繼續提供協助」。文化部補充,今年起文化部透過補助指標流行音樂場館,包含北流、高流,以及地方政府等,期盼以創新及多元形式推廣流行音樂經典作品、串聯地方與民間建構專屬在地流行音樂亮點場景,讓「大家聽自己的歌」。
第4個「臺灣國際兒少書展規劃及邀請擔任主題城市」報告,文化部指出,為推廣閱讀並向下扎根、促進在地與國際交流、從消費端培養閱讀人口、提振出版業績、落實文化平權,文化部經參考國際經驗,規劃於臺北市以外區域舉辦國際性書展。首屆「臺灣國際兒少書展」將在明(114)年舉辦,由臺中市率先擔任「主題城市」。文化部表示,自115年起,將採巡迴方式,每年擇1縣市舉辦,期盼除促進國際交流、推廣兒少閱讀,更藉由各縣市擔任「主題城市」,展示地方風貌。
會議中,各縣市對於文化基地政策提出熱烈討論,臺北市政府文化局長蔡詩萍建議,除了獨立書店外,可以納入出版社及雜誌、期刊等提供對外空間的出版機構;南投縣政府文化局副局長李玉蘭也認為社區營造的相關成果,都可以成為文化基地的重要助力。
花蓮縣文化局長吳勁毅更以花蓮今年歷經震災、風災等嚴重影響花蓮觀光的情況下,文化局藉由「社造小旅行」,吸引70幾間旅行社接洽希望成為合作夥伴,顯示文化觀光的市場潛力,也為地方發展帶來新契機。連江縣文化處長吳曉雲更提出,期盼將來能由文化部整合推出跨縣市的文化基地,讓各地方的文化進行連結,尤其對身處離島的縣市,帶來更多的支持力量。
李遠回應,文化基地最重要的目的是翻轉過去施政「文化」最常被擺在排序後段班的現象,各縣市所提的意見,文化部將納入評估,在百大基地完成徵選以後,文化部也將拜會各部會,邀請大家一起加入推動。李遠強調,文化基地是期盼藉由整合資源,各縣市能重新梳理各個據點歷史的脈絡、文化的意義,並且在點與點間互相連結成面的前提下,推出最能「代表縣市」的文化主題,透過文化基地做出「真正的文化特色」。
其他包含剛修訂通過的「公共藝術設置辦法」、文化資產保存、重建臺灣藝術史等,也都是各縣市特別關注及期盼互相交流的議題。與會的縣市文化局代表不約而同的提到,雖然文化是相對軟性的議題,但是大家的討論卻是相當認真及嚴肅的,或許未來可透過更活潑及密切的交流互動,共同研議臺灣的文化發展。
- 記者:中央社訊息服務20241104 13:13:33
- 更多生活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