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柔縉遺作日譯版發行 田中美帆盼更多日本讀者瞭解

已故作家陳柔縉生前作品「大港的女兒」日文版10月底發行,該書譯者田中美帆表示,這本書記錄了日治時期台灣人民的聲音,非常有意義,她希望讓更多日本人讀到陳柔縉的作品。

田中美帆接受中央社記者網路通訊訪問時表示,在戰後的日本歷史教育中,許多日本人甚至不知道台灣接受過日本統治,歷史的記憶並未繼承下去,她認為這是戰後教育的一大缺點。雖然日本課綱最近更改,但她認為這些措施仍不夠,因此有台灣人創作了如此的文學作品,透過這些作品傳達台灣人的心聲,是非常有意義的事。

陳柔縉2021年10月在新北市淡水區騎腳踏車遭機車追撞,經送醫搶救不治,享年57歲。「大港的女兒」中文版於2020年底發行,日文版於上個月由春秋社發行,日文書名「高雄港(的)娘」。

田中美帆表示,她很遺憾沒有機會和陳柔縉本人討論這本書,但她一直很喜歡陳柔縉的作品,特別是書中對庶民生活的生動描寫,如「西洋文明在台灣的初體驗」中關於「牛肉」的故事就吸引了她,為此她在2017年直接拜訪陳柔縉進行訪談,並在日本Yahoo的專欄中寫了一篇文章(https://reurl.cc/7d5ezb)。

田中美帆提到「大港的女兒」書中有許多令人難忘的場景,其中主角孫愛雪的丈夫郭英吉逃難、遠赴日本的場景讓她印象深刻,「因為我就讀台灣師範大學台灣史研究所碩士班撰寫論文時,得知著名台語學者王育德與日本直木獎得獎作家邱永漢,都是經由香港來到日本。書中談到有些人在美國協助下過境的描述,都反映了當時的情形,很佩服陳老師(陳柔縉)取材內容的豐富性。」

田中美帆也提到這次翻譯的困難點,如何在翻譯文字上表達台語與日語、台語與國語之間的差異,「對我而言是一大挑戰。由於我先生是台北人,我先向他請教文中所使用的台語內容,再了解書中如何運用台語之後,再將我故鄉四國愛媛縣的南予方言,套用在疑似以台語為第一語言的人物上」。

田中美帆說:「我認為標準日語與日本方言的關係,宛如戰前的日語與台語、戰後的國語與台語的關係,彼此間有所共通之處。如此的差異,有些日本讀者在閱讀書面日語時也許不會注意到。但它卻是代表統治者與被統治者之間的關係與斷層的重要指標。由於這本書才剛上市,我還在觀察日本讀者的反應如何,但我希望讓讀者看得出譯者的小小努力。」

田中美帆表示,她衷心贊同陳柔縉所說「人人身上都是一個時代」的說法,「大港的女兒」書中內容就包含這個想法。田中美帆說她非常榮幸有機會擔任「大港的女兒「的翻譯,希望更多日本人能夠看到這本書。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