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文館推出數位遊戲Story Breaker 突破強圍尋回真實記憶

國立臺灣文學館(12)日辦理數位遊戲「Story Breaker」發表會,為臺文館繼「夢獸之島」、「1940」之後第3款手機遊戲。臺文館副館長蔡明諺、臺南市立博物館館長王世宏、Story Breaker創作者陳巧瑗、龍華科技大學多媒體與遊戲發展科學系副主任沈芳序、臺南藝術大學動畫藝術與影像美學研究所副教授羅禾淋、臺南應用科技大學漫畫系助理教授蔡明原、浮生圖像所負責人郭乃文等貴賓蒞臨與會。

臺文館副館長蔡明諺致詞時表示,「Story Breaker」乘載了豐厚的臺灣文學元素,故事腳本傳達的「追求自由」概念也相當深刻。臺文館近年非常重視文學作品的轉譯及向下紮根的工作,希望讓不同領域的年輕創作者,可以共同合作「跨域企劃」的文本製作,為臺灣文學的推廣,綻放出更多元、開放的能量。

臺南市立博物館長王世宏分享,身在博物館領域,時常思考如何將群眾帶入博物館?本次發表的數位遊戲「Story Breaker」是很棒的嘗試,能讓觀眾走入博物館前就能接觸相關主題,進一步引發興趣,觀看實際的展示。

龍華科技大學多媒體與遊戲發展科學系副主任沈芳序提到,臺灣文學數位遊戲腳本徵選的舉辦,其實已讓「期待夢想被遊戲化」的年輕學生主動接觸文學文本,在第一階段就達到非常好的推廣效果,期待遊戲的發布讓更多人知道臺灣文學的美好。

臺南藝術大學動畫藝術與影像美學研究所副教授,同時也是臺灣ACG研究學會理事長羅禾淋談及,臺灣文學數位遊戲腳本徵選,在困難的環境中進行了六屆,是很不容易的事。臺文館的計畫吸引文學、遊戲企劃、美術設計等跨領域的創作者組隊投入,已成為臺灣獨立遊戲人才培育的基地。

Story Breaker創作者陳巧瑗也特別來到現場,她很高興紙本企畫書真的變成遊戲呈現在大眾面前,也希望表達時代的困境不是完全的黑暗,只要在創作的路上繼續往前走,前方一定會有曙光出現。巧瑗感性地表示,如果能讓更多人從遊戲認識臺灣文學作品、更喜愛臺灣這塊土地,她與夥伴陳品方的任務就算完成了。

Story Breaker為2023年臺灣文學數位遊戲腳本徵選的金獎作品,由陳品方、陳巧瑗創作,究物創造有限公司製作。遊戲以賴和〈蛇先生〉、李昂〈殺夫〉、平路〈玉米田之死〉、柯旗化〈南國故鄉〉四部臺灣文學經典作品為靈感,背景設定於未來,出於穩定政治局勢的考量,政府組織紛紛下令進行「思想清查」,禁止創作者進行「不合適的文藝創作內容」。帶有黑暗、悲劇、反抗精神等不適當的創作內容被強制改寫為歡樂版本,以符合當局的意識形態。在這樣的時代氛圍下,科學家為「思想改寫」所打造的「臺灣文學實驗基地」應運而生,開始針對書中不幸的人物進行清查,將人物的遭遇拆分成故事碎片,再將當中含有「雜質」的碎片剔除,換上經過淨化的版本。由於過往的經歷已遭竄改,人物被迫過著缺乏真實情感的人生。

玩家將扮演4位被監禁在「臺灣文學實驗基地」的角色,必須透過找尋、拼湊記憶碎片,重現文學作品中的真實記憶。這些被剔除的碎片,是各角色生命中的「真實」經歷,它們彷如臺文館所典藏的各式文學史料:報紙、手稿、照片、絕版書與文物等,需要努力守護的珍貴文學印記,讓歷史與故事能夠被完整地保存、傳承。遊戲名稱「Story Breaker」蘊含雙重意涵:除了象徵遊戲角色試圖突破(break)束縛的牢籠,更呼應臺灣文學如何在各個時代中,不斷突破文化、性別、國際情勢、歷史等框架的限制,走出屬於自己的道路。這款遊戲傳達了「思想自由」的精神,縱使原著小說的結局未必圓滿,但仍代表精神自主的意念。創作者透過結合臺灣文學經典文本,另闢故事蹊徑,為臺灣文學的轉譯提供新想像。

臺文館目前已推出第一人稱VR射擊遊戲「夢獸之島」、解謎益智遊戲「1940」、三款電子繪本體感互動遊戲「生命之鳥」、「藏字人.搜妖錄」、「噶瑪蘭大冒險」,以及桌遊「文壇封鎖中」。未來也將針對此次發表的遊戲製作「教材包」,提供教師教學資源,讓臺灣文學文本透過各種不同的呈現形式接近青年世代,邀請其參與守護與傳承文學記憶,讓文學價值得以永續流傳。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