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世界人權日 傳唱自由人權
文化部國家人權博物館於今(7)日於白色恐怖景美紀念園區白鴿廣場舉辦「2024年世界人權日典禮」,總統賴清德、文化部長李遠、國家人權博物館館長洪世芳、行政院人權及轉型正義處副處長石樸、立法委員張雅琳、政治受難者前輩陳顯宗、政治受難者及家屬約120人出席。
典禮中,文化部長李遠特別頒發文物捐贈感謝狀,向致力保存人權史料的捐贈者致意,表彰他們對豐富國家館藏及見證歷史的重要貢獻。此次出席的文物捐贈者計有政治受難者前輩周順吉;政治受難者家屬呂錦芬、洪雪文、洪雪華、劉美蜺、吳碩庭、蔡宜君、魏新奇、魏筠;以及田秋堇、李勝雄、劉明憲等12人。
總統賴清德致詞時向所有為人權付出的政治受難者及家屬,致上最深的敬意,並強調錯誤的歷史絕對不能再犯,臺灣的民主道路也絕對不能回頭。總統賴清德也以此次出訪馬紹爾群島、吐瓦魯及帛琉等太平洋友邦國家為例,重申要讓世界看見臺灣的民主典範,也是促進全球和平穩定、繁榮發展的關鍵力量。
總統賴清德表示,臺灣經歷了長達38年的戒嚴時期,對社會和經濟造成巨大的傷害,政府需要以勇氣面對過去的錯誤,讓臺灣社會站在真相的基礎上進行和解與修復。轉型正義是邁向未來的重要基石,必須面對過去的傷痛,發掘真相,了解歷史,從中汲取教訓,才能讓臺灣社會更加團結、更有力量。總統賴清德並以今年7月15日解嚴紀念日視察國家檔案管理局政治檔案開放應用情形為例,強調政治檔案開放的必要性,政府各部會應積極協助社會了解戒嚴時期的歷史,讓更多人看見過去的真相,並促進社會對話。「唯有如此,才能邁向真正的民主,達成真正意義上的轉型正義」。
文化部長李遠表示,從臺灣奪得世界12強棒球賽冠軍,到近年臺灣各行各業屢屢在世界獲得矚目,臺灣走到如今的亮麗、民主、自由的時代,是所有受難者前輩忍受很長一段威權統治、失去自由甚至生命所換來的,「許多前輩年齡跟我一樣,表示他們在唸初中時就受難」。李遠說,文化部除了持續努力《不義遺址保存條例》加速立法通過、中正紀念堂的轉型工作,最重要的是要加速搜集,並且透過各種方式,將這段漫長歷史中傷痛的故事,透過各種方式傳播出去,不管是近日許多白色恐怖相關的電影、文學作品等,「藝術作品是將這些故事永久保存下來,並且讓一代代人看見最好的方式」。李遠也向所有受難者及家屬致敬,「臺灣走到今天,是大家的努力,我們永遠不能忘記」。
已高齡97歲的五十年代白色恐怖政治受難者前輩陳顯宗表示,自己在1950年遭逮捕後被判刑12年,先後到過保密局南所、青島東路3號軍法處看守所、內湖新生總隊等處,並關押於綠島新生訓導處。儘管這段歲月充滿痛苦,但與難友間建立的深厚情誼,成為彼此度過那段艱難時刻的重要支柱,出獄後大家仍經常透過電話關懷彼此,維繫這份難得的情誼。
陳顯宗前輩在綠島新生訓導處服刑期間因為土木測量專長,被編入營繕組,憑藉自身的土木技術,在綠島山頭水源處架設引水道,當時因為沒有塑膠管,所以改利用竹子和鐵絲等材料製作,將水源引入新生訓導處的菜園,讓生產班的難友無需再辛苦上山挑水,他因此在1962年出獄後收到新生訓導處處長唐湯銘頒贈的獎狀。陳顯宗前輩始終珍藏著這些見證新生訓導處存在的重要史料,他將捐贈給人權館,希望透過這些具體的物證,讓更多民眾瞭解歷史,看見白色恐怖時期受難者的生命故事,珍視今天得來不易的自由與民主。
典禮最後由饗樂樂團演奏5首戒嚴時期的禁歌〈燒肉粽〉、〈補破網〉、〈望春風〉,並由政治受難者前輩陳欽生、簡中生、劉秀明,以及家屬高英傑、吳文慧、歐陽煇美一同合唱寓意深遠的〈望你早歸〉,揚聲歌詠〈美麗島〉,象徵在自由、民主的氛圍下,破除禁錮,自由高歌。
人權館表示,作為人權與歷史教育的基地,在世界人權日前夕以自由歌聲向受難者致敬,具有非常重要的象徵意義。人權館景美園區今(7)日也邀集具有相同人權理念之相關組織、團體、出版社、文史工作者等,舉辦人權市集,並搭配人權藝術生活節精彩的表演藝術節目,與民眾互動,期待能讓更多民眾接近及認識臺灣在地歷史,帶動社會省思及公共對話,守護全民共同的民主與人權價值。
典禮中,文化部長李遠特別頒發文物捐贈感謝狀,向致力保存人權史料的捐贈者致意,表彰他們對豐富國家館藏及見證歷史的重要貢獻。此次出席的文物捐贈者計有政治受難者前輩周順吉;政治受難者家屬呂錦芬、洪雪文、洪雪華、劉美蜺、吳碩庭、蔡宜君、魏新奇、魏筠;以及田秋堇、李勝雄、劉明憲等12人。
總統賴清德致詞時向所有為人權付出的政治受難者及家屬,致上最深的敬意,並強調錯誤的歷史絕對不能再犯,臺灣的民主道路也絕對不能回頭。總統賴清德也以此次出訪馬紹爾群島、吐瓦魯及帛琉等太平洋友邦國家為例,重申要讓世界看見臺灣的民主典範,也是促進全球和平穩定、繁榮發展的關鍵力量。
總統賴清德表示,臺灣經歷了長達38年的戒嚴時期,對社會和經濟造成巨大的傷害,政府需要以勇氣面對過去的錯誤,讓臺灣社會站在真相的基礎上進行和解與修復。轉型正義是邁向未來的重要基石,必須面對過去的傷痛,發掘真相,了解歷史,從中汲取教訓,才能讓臺灣社會更加團結、更有力量。總統賴清德並以今年7月15日解嚴紀念日視察國家檔案管理局政治檔案開放應用情形為例,強調政治檔案開放的必要性,政府各部會應積極協助社會了解戒嚴時期的歷史,讓更多人看見過去的真相,並促進社會對話。「唯有如此,才能邁向真正的民主,達成真正意義上的轉型正義」。
文化部長李遠表示,從臺灣奪得世界12強棒球賽冠軍,到近年臺灣各行各業屢屢在世界獲得矚目,臺灣走到如今的亮麗、民主、自由的時代,是所有受難者前輩忍受很長一段威權統治、失去自由甚至生命所換來的,「許多前輩年齡跟我一樣,表示他們在唸初中時就受難」。李遠說,文化部除了持續努力《不義遺址保存條例》加速立法通過、中正紀念堂的轉型工作,最重要的是要加速搜集,並且透過各種方式,將這段漫長歷史中傷痛的故事,透過各種方式傳播出去,不管是近日許多白色恐怖相關的電影、文學作品等,「藝術作品是將這些故事永久保存下來,並且讓一代代人看見最好的方式」。李遠也向所有受難者及家屬致敬,「臺灣走到今天,是大家的努力,我們永遠不能忘記」。
已高齡97歲的五十年代白色恐怖政治受難者前輩陳顯宗表示,自己在1950年遭逮捕後被判刑12年,先後到過保密局南所、青島東路3號軍法處看守所、內湖新生總隊等處,並關押於綠島新生訓導處。儘管這段歲月充滿痛苦,但與難友間建立的深厚情誼,成為彼此度過那段艱難時刻的重要支柱,出獄後大家仍經常透過電話關懷彼此,維繫這份難得的情誼。
陳顯宗前輩在綠島新生訓導處服刑期間因為土木測量專長,被編入營繕組,憑藉自身的土木技術,在綠島山頭水源處架設引水道,當時因為沒有塑膠管,所以改利用竹子和鐵絲等材料製作,將水源引入新生訓導處的菜園,讓生產班的難友無需再辛苦上山挑水,他因此在1962年出獄後收到新生訓導處處長唐湯銘頒贈的獎狀。陳顯宗前輩始終珍藏著這些見證新生訓導處存在的重要史料,他將捐贈給人權館,希望透過這些具體的物證,讓更多民眾瞭解歷史,看見白色恐怖時期受難者的生命故事,珍視今天得來不易的自由與民主。
典禮最後由饗樂樂團演奏5首戒嚴時期的禁歌〈燒肉粽〉、〈補破網〉、〈望春風〉,並由政治受難者前輩陳欽生、簡中生、劉秀明,以及家屬高英傑、吳文慧、歐陽煇美一同合唱寓意深遠的〈望你早歸〉,揚聲歌詠〈美麗島〉,象徵在自由、民主的氛圍下,破除禁錮,自由高歌。
人權館表示,作為人權與歷史教育的基地,在世界人權日前夕以自由歌聲向受難者致敬,具有非常重要的象徵意義。人權館景美園區今(7)日也邀集具有相同人權理念之相關組織、團體、出版社、文史工作者等,舉辦人權市集,並搭配人權藝術生活節精彩的表演藝術節目,與民眾互動,期待能讓更多民眾接近及認識臺灣在地歷史,帶動社會省思及公共對話,守護全民共同的民主與人權價值。
- 記者:中央社訊息服務20241207 13:33:22
- 更多生活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