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大學辦台灣研究研討會 剖析台灣地緣政治挑戰

英國牛津大學昨(6)日舉行年度台灣研究研討會,並著重關注今(2024)年作為全球關鍵選舉年,對台灣和印度太平洋地區地緣政治所帶來的影響。

駐英國代表姚金祥表示,台灣每日都面臨著來自中國的威脅,特別是在2017年裴洛西(Nancy Pelosi)訪台後更加密集。他提到,我國需要來自其他國家的援助,提升台灣在國際事務的參與度。

本次研討會由台灣研究計畫(Taiwan Studies Programme)主辦,其隸屬牛津大學的全球與區域研究學院(Oxford School of Global and Area Studies),並由牛津大學台灣研究計畫資深研究員荊柏鈞主持。

研討會集結不同領域專家學者,不僅討論到台灣、中國與美國的關係,也深入探討台灣與東北亞、東南亞與歐洲等國不同的關係與外交策略,更提及台灣半導體產業與台積電對地緣政治高度的影響。

英國劍橋大學國際關係博士及碩士、專長為半導體產業研究的朱明琴指出,台灣在全球半導體供應鏈所扮演重要角色,更影響著美國與中國的半導體產業。

民主基金會副執行長盧業中出席本次研討會,他表示台灣與美國為雙方重要的貿易夥伴,因此若台灣海峽遭到破壞,世界的貿易體系也會受到影響。

荊柏鈞提到,台灣雖然在經濟上有所成長,卻在外交上面臨許多困境。他補充,新任總統賴清德將在2025年正式提出「新南向政策+」,政府將如何制定新的外交政策同樣值得關注。

前英國駐台代表麥瑞禮(Michael Reilly)在分析台英關係時,點出雙邊合作政策、台灣接見英國前首相等重要進展,並希望持續深化。但他提到,歐洲仍十分重視與中國的關係平衡,像是今年前總統蔡英文訪歐洲時,英國選擇不接見以避免激怒中國。

拉脫維亞國際事務研究所亞洲計畫主任尤娜(Una Aleksandra B?rzi?a-?erenkova)博士則分析台灣與波羅的海三國(包括立陶宛、拉脫維亞與愛沙尼亞)的關係。

她說,台灣與波羅的海三國關係近年取得重要進展,今年賴清德總統會見拉脫維亞前總統李維茲(Egils Levits),也接見愛沙尼亞國會訪團。但她認為,這些模式並不能套用在所有歐洲國家上,歐洲的態度並非是要對抗中國,而是要堅定地支持民主。

研討會最後由姚金祥總結。他表示,台灣每日都在面對中國的威脅,而新總統賴清德對全社會防衛韌性十分重視,這是向世界展現抵抗外來侵略的決心,我國近年來也受到他國越來越多的協助與支持。

教育部於2022年與牛津大學簽署合作備忘錄,開啟「台灣研究計畫」並定期舉辦學術研討會。研討會提供問答環節,增進對台灣相關議題的討論。

駐英代表處教育組組長畢祖安表示,牛津大學三年來曾舉辦關於台灣不同主題的研討會,涵蓋國族認同、人工智慧等多元主題。希望未來也能持續加強台灣與牛津大學、以及英國其他教育機構在學術上的交流與合作。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