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無硫乾金針 可望成首件碳足跡標籤加工蔬菜

農業部花蓮區農改場今天表示,參與農業部「農產品碳足跡盤查計畫」有成果,算出「100克裝無硫乾金針」碳足跡為780公克二氧化碳當量,可望成為全國首件碳足跡標籤加工蔬菜。

花蓮區農改場發布新聞指出,無硫乾金針碳盤查的執行,從民國112年9月15日至富里鄉農會訪談開始,至113年10月25日取得最後1筆資料,費時逾1年,終於算出碳足跡,未來將申請「產品碳足跡標籤」。

關於「100克裝無硫乾金針」的碳足跡盤查,花蓮區農改場說明,是依據環境部「碳足跡產品類別規則-雜糧及蔬菜」進行,記錄無硫乾金針從原料取得、製造、配送銷售、使用到廢棄處理等5個階段的碳足跡排放量。

花蓮區農改場指出,盤查結果顯示,富里鄉農會生產的「100g無硫乾金針」,各階段的碳排比率依序為「製造階段」占84%,其中烘乾用油占69%,塑膠封口袋占8%、用電占7%。

其次是「原料階段」占11%,「使用階段」占5%,「配銷」及「廢棄」階段合計不到1%;以上總碳足跡排放量約為780公克二氧化碳當量。

花蓮區農改場助理研究員倪禮豐告訴中央社記者,農業部「農產品碳足跡盤查計畫」結合各場試所執行,這次執行的乾金針,碳排熱點在製造階段,各階段所占比例與其他農產品迥異,適合提供相同類型的農產品參考;農業部此計畫還會執行茶葉、鴨蛋、牛奶等,相關結果將作為政策參考。

關於碳盤查的費用,倪禮豐說,由民間機構執行至取得「產品碳足跡標籤」,去年以前約要新台幣80萬元,這次乾金針的碳盤查報告約50萬元,由花蓮區農改場執行吸收。

後續必須送第三方驗證機構查證報告內容屬實,並向農業部申請碳標籤,共約需支出30萬元,富里鄉農會會自費。因富里鄉農會也自費委外做水稻碳盤查、申請碳標籤,屆時有可能會一起申請。

花蓮區農改場補充,花蓮縣富里鄉六十石山是台灣金針重要產區之一,栽培面積約200公頃,年產量約120噸,由專業農戶進行本地金針種的栽植、採收及烘乾,其中部分交由富里鄉農會包裝出售。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