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東獵龍達人資歷深 魚輪彈弓出勤從不掛零

屏東氣候適合外來種綠鬣蜥生長,族群氾濫到當地被戲稱為「侏羅紀公園」。不少現役獵龍達人已有5年以上資歷,發展出既定獵龍模式,搭配魚輪彈弓利器,出勤從不掛零。

綠鬣蜥對農作物危害甚鉅,屏東縣政府目前採雙管齊下方式控制族群數量,只要接獲民眾透過1999為民服務專線或1959動物保護專線通報,便會安排派員前往移除,另也針對全縣綠鬣蜥出沒熱區巡查、主動出擊。

縣府農業處委外廠商僱用的獵龍好手李建宏告訴中央社記者,綠鬣蜥主要出沒在河堤、岸邊,沿著東港溪流域巡查,很難不發現牠們蹤跡。綠鬣蜥晚上棲息在樹上,且行動較為緩慢,為最佳獵捕時機;通常白天可以打到較大個體,若是「手癢」,他會在白天艷陽高照的日子出巡,往河邊或有水之處尋找出來曬太陽的綠鬣蜥。

李建宏本業務農,5至6年前加入獵龍行列,他說,雖然自己種植作物不在綠鬣蜥攝食習性範圍,同樣從農特別能體會農民作物被啃食的心酸。剛開始獵龍時,1晚20到30隻就覺得很多了,近2年只要出門獵龍,從來沒有空手而歸,甚至「多到載不回來」;曾7或8個人出門打團體戰,約5小時就獵到200多隻。

李建宏起初嘗試過架設漁網圍捕,不過效益不大,他很快就改採魚輪彈弓獵捕,這項工具也是目前南部縣市主要移除工具。獵龍行動可單獨作戰也可團體戰,一個尋常夜晚巡查大致會在某個水岸展開,獵人會配戴頭燈、魚輪彈弓,並攜帶手電筒、穿上寫有「屏東縣綠鬣蜥巡查人員」背心,沿著水岸展開巡查。

記者實地跟隨3日的新園抽水站夜巡,這天參與獵龍的獵人有4人,他們一抵達現場便熟悉的以手電筒遠光照射樹林,看到綠鬣蜥螢光綠或橘色反光後,選定位置砍草開路、深入樹林。

在作業點發現目標物後,獵人會手拉彈弓將綁線魚鏢射向綠鬣蜥,擊中後,便開始轉動配戴在手腕上的魚輪收線,到手後一人固定綠鬣蜥,另一人以膠帶綁縛前、後肢保定,全程快、狠、準。

是否有於心不忍的時刻?當晚也參與行動的獵龍專家、從事養殖漁業的林偉柏說,其實也覺得牠們無辜,但不僅親眼見過牠們大逛漁塭,恐怕會挖洞損壞設施,也曾在萬丹紅豆田獵龍過程中,親耳聽老農婦訴說一夜間幼苗被啃食過半的無奈,綠鬣蜥造成危害還是得除掉。

不過隨著動保意識抬頭,獵捕規定也日益嚴謹。農業部2024年「外來侵種綠鬣蜥移除指引」中,便對人道處理有詳細解釋,因此不少身經百戰的獵龍高手仍須上課,確保除害過程符合法規。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