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立大學音樂系音樂廳啟用 盼發揮更大影響力
臺北市立大學音樂系音樂廳113年底整建完工,成為最靠近國家音樂廳的中小型專業展演空間,校長邱英浩表示,雖是「穿著西裝改西裝」「但就像家裡有一個很有天分的孩子,我們希望透過資源挹注,讓音樂系音樂廳發揮更大影響力。」
臺北市大音樂系音樂廳興建已久,這次花費新台幣3千萬元預算,針對過去因地震造成的防水層問題進行全面修繕,提升廳內的恆溫恆濕條件;從藝術館到音樂廳這段路徑也做了景觀調整,邱英浩表示,「不是只有到音樂廳欣賞音樂會才叫做感受美,觀眾從外面走進音樂廳的過程,也很重要。」
邱英浩接受中央社記者專訪表示,臺北市立大學有很多亮點科系,但一個綜合大學能有一個音樂系是非常幸運的,「好比家裡有個孩子很有天分,你總希望給他更多資源,讓他可以發揮自己的才華,有音樂系是我們的福氣。」
邱英浩認為,全世界好的音樂系都在大都會區域,臺北市立大學音樂系正好位居城中,「我們鄰居就是國家音樂廳,把音樂系音樂廳整理好,有知名鋼琴家陳冠宇擔任系主任,將來規劃節目,讓喜歡古典音樂的樂迷有更多選擇。」陳冠宇表示,未來音樂廳除了作為校內定期展演及術科考試的場地之外,也將對外開放,邀約團隊來辦音樂會。
邱英浩說,辦教育必須符合21世紀的需求,「藝術、音樂與人文素養是所有學科的最基礎,希望慢慢讓學校有藝術介入空間。」曾在英國求學,邱英浩感受很深,他認為台灣雖然不至於是文化沙漠,但藝術普及性不夠,「我們必須刻意到一個地方比如美術館,畫廊,才能感受到藝術之美。若要藝術普及,應該是每個空間都要讓這件事情發生。」
邱英浩父親是老師,喜愛古典音樂,「在物資缺乏的60年代,父親可以省飯錢去聽音樂會,或去買本書;後來只要聽到古典音樂,他可以介紹如數家珍。」邱英浩從小耳濡目染,雖然沒有走這條路,但對美的追求,也已經深植他的DNA。
「我很雜學,學過小提琴,愛打球,還會空手道,最後念了建築,因為建築是凝固的音樂。」邱英浩說,他有同學用巴哈的賦格來探討建築,也有朋友原本唸東海音樂系畢業又去讀建築系,「人除了讀書之外,還是要有藝術,不然生活很沒有內容。」邱英浩後來又重拾小提琴,每周上課,直到代理校長之後實在太忙,才又暫擱。
或許有人會疑惑校內資源先用來改音樂廳是否合宜,但邱英浩很勇敢,「我想讓大家知道,我的目標就是把臺北市立大學建造成一個小而美,精緻,讓學生願意留下來的校園;同時也是社區觀眾願意一起進來享受的空間。
臺北市大音樂系音樂廳興建已久,這次花費新台幣3千萬元預算,針對過去因地震造成的防水層問題進行全面修繕,提升廳內的恆溫恆濕條件;從藝術館到音樂廳這段路徑也做了景觀調整,邱英浩表示,「不是只有到音樂廳欣賞音樂會才叫做感受美,觀眾從外面走進音樂廳的過程,也很重要。」
邱英浩接受中央社記者專訪表示,臺北市立大學有很多亮點科系,但一個綜合大學能有一個音樂系是非常幸運的,「好比家裡有個孩子很有天分,你總希望給他更多資源,讓他可以發揮自己的才華,有音樂系是我們的福氣。」
邱英浩認為,全世界好的音樂系都在大都會區域,臺北市立大學音樂系正好位居城中,「我們鄰居就是國家音樂廳,把音樂系音樂廳整理好,有知名鋼琴家陳冠宇擔任系主任,將來規劃節目,讓喜歡古典音樂的樂迷有更多選擇。」陳冠宇表示,未來音樂廳除了作為校內定期展演及術科考試的場地之外,也將對外開放,邀約團隊來辦音樂會。
邱英浩說,辦教育必須符合21世紀的需求,「藝術、音樂與人文素養是所有學科的最基礎,希望慢慢讓學校有藝術介入空間。」曾在英國求學,邱英浩感受很深,他認為台灣雖然不至於是文化沙漠,但藝術普及性不夠,「我們必須刻意到一個地方比如美術館,畫廊,才能感受到藝術之美。若要藝術普及,應該是每個空間都要讓這件事情發生。」
邱英浩父親是老師,喜愛古典音樂,「在物資缺乏的60年代,父親可以省飯錢去聽音樂會,或去買本書;後來只要聽到古典音樂,他可以介紹如數家珍。」邱英浩從小耳濡目染,雖然沒有走這條路,但對美的追求,也已經深植他的DNA。
「我很雜學,學過小提琴,愛打球,還會空手道,最後念了建築,因為建築是凝固的音樂。」邱英浩說,他有同學用巴哈的賦格來探討建築,也有朋友原本唸東海音樂系畢業又去讀建築系,「人除了讀書之外,還是要有藝術,不然生活很沒有內容。」邱英浩後來又重拾小提琴,每周上課,直到代理校長之後實在太忙,才又暫擱。
或許有人會疑惑校內資源先用來改音樂廳是否合宜,但邱英浩很勇敢,「我想讓大家知道,我的目標就是把臺北市立大學建造成一個小而美,精緻,讓學生願意留下來的校園;同時也是社區觀眾願意一起進來享受的空間。
- 記者:中央社記者趙靜瑜台北3日電
- 更多生活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