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華大學發社系參與歐盟「展望歐洲」科研暨創新計畫,強化臺灣與歐盟原住民族研究之跨國跨域合作
2025年1月1日起,國立東華大學民族發展與社會工作學系(簡稱發社系)加入歐盟「展望歐洲(Horizon Europe)」跨國合作計畫,由11個歐盟所屬的學術研究機構與部落組織(芬蘭、挪威、丹麥、德國、愛沙尼亞等),及東華發社系共同組成研究團隊,參與者包括北歐的薩米族、丹麥格陵蘭的因紐特族等。計畫強調以原住民族為主體的實質參與以及構建原住民族角度出發的知識,聚焦於原住民族知識體系的社會需求與應用,以促進原住民族部落與在地社區的發展,總計畫預算折合臺幣約為1億元。該計畫名為BIRGEJUPMI,來自北薩米語,一般來說解讀成永續、全人的福祉與健康、逆境中堅強,但簡單來講更是一種返家、找家、回家。不只是一種心靈上安適的家,更是一種靈性的、在不同人與非人界線上與祖靈相依的家。本計畫旨在透過編織多元知識體系(原住民族、西方及在地知識),強化北極沿海地區的社區與部落參與和環境決策權力,採用原住民族方法論(比如走讀敘事和博物館解殖民)並與在地族人(特別是青年)共同生產知識。計畫強調原住民族的觀點與知識文化精神,透過強化部落直接參與,期能有效地促進原住民族社會的凝聚力,正視並應對在地所面臨的各項挑戰。因此,BIRGEJUPMI計畫主要關注於薩米傳統領域Sápmi西部、北部和卡拉利特努納特(格陵蘭語Kalaallit Nunaat,即格陵蘭)等三個北極地區,並致力於以下三個計畫目標:(1)記錄、振興並整合與海洋及沿海資源管理相關的原住民族知識,並為奠基於傳統生態知識的沿海管理和治理模式的決策過程提供資訊。(2)評估北極沿海社區在面對氣候變遷的各項政策過程中,所經歷的環境、社會經濟、文化和人口變化,並關注年輕人對永續未來的願景,以及他們在區域、國家和歐盟層面中有關環境決策的參與。(3)探討海洋和地景轉型為資料庫的潛力,以作為傳統生態知識資源的基礎,並賦權地方機構和知識中心,成為由社區主導研究的開放空間。整體而言,BIRGEJUPMI計畫著眼於氣候變遷對於北極沿海部落社區的影響,並試圖以原住民族主導的傳統知識研究進行環境轉型工作,同時強調原住民族文化、藝術等文化照顧有助於在地居民的創傷療癒,與東華大學發社系「以民族發展為本、社會工作為用」之目標不謀而合。希望透過此一計畫的參與,近一步鞏固歐洲與臺灣之原住民族研究交流,串連共同面對的全球性經濟歷史宰制挑戰與在地族群的當代處境,尋找一起發聲返家、找家與回家的可能。
- 新聞關鍵字: 氣候變遷
- 記者: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0206 12:26:43
- 更多生活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