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大華岡博物館舉辦國父孫中山先生逝世百年紀念展 經典書畫見證革命歲月
中國文化大學華岡博物館為紀念國父孫中山先生(1866-1925)逝世百年,特別策劃「國父孫中山先生逝世百年紀念展」,展期自2025年2月17日至6月7日,於華岡博物館四樓特展區展出一系列珍貴書畫與歷史文物,帶領觀眾回顧孫中山先生波瀾壯闊的革命生涯,見證他對中國近代文化與思想的深遠影響。
孫中山先生以「革命、奮鬥、救中國」為畢生志業,融合中西文化精華,為中國現代化建設奠定思想基礎。他提出的「博愛」精神,結合了儒家的「仁愛」與基督教的「神愛世人」理念;「天下為公」則賦予傳統大同世界全新的詮釋;而「知難行易」則成為近代思想革新的關鍵命題。
文大創辦人張其昀博士曾盛讚孫中山先生為「現代中國文藝復興的代表人物」,並秉持其文化理想,以「承東西之道統,集中外之精華」作為創校理念,並將國父遺訓「直、樸、堅、毅」訂為校訓,作育英才,薪火相傳。
展覽匯聚65組件、40位名家作品,涵蓋肖像畫、革命史蹟、名人書法等豐富內容。包括著名畫家李梅樹筆下的三幅重要人物肖像—〈國父遺像〉、〈蔣介石像〉與〈于右任像〉,形神兼備,彰顯其藝術價值與歷史意義。此外,展覽依循孫中山先生的革命歷程,分為「知識救國(1866-1893)」、「革命建國(1894-1911)」與「民主興國(1912-1925)」三大階段,展出眾多革命史蹟與名人畫像,細述他從求學立志、組織革命,到推翻帝制、建立民國的艱辛歷程。
今年展覽則呈現國父親筆手書〈博愛〉與《建國大綱》(複製),同時展出黃花崗烈士詩文,以及康有為、蔡元培、章炳麟、吳稚暉、于右任、鄒魯等名人手跡,從筆墨間感受歷史人物的思想脈動與革命情懷。畫作部分則包括劉延濤、江兆申、李大木、曾后希等名家的作品,藝術風格多元,映照民國時期的文化氛圍。
文大曾於1965年舉辦「國父百歲誕辰名家書畫展」,今年適逢國父逝世百年,華岡博物館再次精心策劃,藉由藝術作品與歷史文獻的展出,向孫中山先生的革命精神與文化理想致敬,亦讓觀眾得以在筆墨光影之間,重溫那段改變歷史的篇章。
孫中山先生以「革命、奮鬥、救中國」為畢生志業,融合中西文化精華,為中國現代化建設奠定思想基礎。他提出的「博愛」精神,結合了儒家的「仁愛」與基督教的「神愛世人」理念;「天下為公」則賦予傳統大同世界全新的詮釋;而「知難行易」則成為近代思想革新的關鍵命題。
文大創辦人張其昀博士曾盛讚孫中山先生為「現代中國文藝復興的代表人物」,並秉持其文化理想,以「承東西之道統,集中外之精華」作為創校理念,並將國父遺訓「直、樸、堅、毅」訂為校訓,作育英才,薪火相傳。
展覽匯聚65組件、40位名家作品,涵蓋肖像畫、革命史蹟、名人書法等豐富內容。包括著名畫家李梅樹筆下的三幅重要人物肖像—〈國父遺像〉、〈蔣介石像〉與〈于右任像〉,形神兼備,彰顯其藝術價值與歷史意義。此外,展覽依循孫中山先生的革命歷程,分為「知識救國(1866-1893)」、「革命建國(1894-1911)」與「民主興國(1912-1925)」三大階段,展出眾多革命史蹟與名人畫像,細述他從求學立志、組織革命,到推翻帝制、建立民國的艱辛歷程。
今年展覽則呈現國父親筆手書〈博愛〉與《建國大綱》(複製),同時展出黃花崗烈士詩文,以及康有為、蔡元培、章炳麟、吳稚暉、于右任、鄒魯等名人手跡,從筆墨間感受歷史人物的思想脈動與革命情懷。畫作部分則包括劉延濤、江兆申、李大木、曾后希等名家的作品,藝術風格多元,映照民國時期的文化氛圍。
文大曾於1965年舉辦「國父百歲誕辰名家書畫展」,今年適逢國父逝世百年,華岡博物館再次精心策劃,藉由藝術作品與歷史文獻的展出,向孫中山先生的革命精神與文化理想致敬,亦讓觀眾得以在筆墨光影之間,重溫那段改變歷史的篇章。
- 記者: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0224 16:18:51
- 更多生活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