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教神父與修士參訪靈鷲山 展開跨宗教心靈交流

天主教台灣地區主教團宗教交談委員會執行秘書林之鼎神父,4月8日帶領5位天主教台灣總修院的哲學班修士,與來自義大利的聖方濟沙勿略修會多媒體負責人羅西尼神父(Fr. Pietro Rossini),迦百列神父(Fr. Hector Gabriel),以及在台服務逾30年的王敬仁神父(Fr. Edi Foschuatto)一行,前往靈鷲山進行宗教交流與紀錄片拍攝,共同體驗佛教禪修與靈性生態,展現台灣跨宗教融合的多元風貌。
在靈鷲山顯月法師與寶屹法師的陪同導覽下,一行人走訪心道法師當年閉關修行的法華洞,了解靈鷲山及世界宗教博物館的創建歷程;修士們並於圓通寶殿參與9分鐘的禪修體驗;在開山聖殿晚課誦經中感受自然與法音交融的莊嚴寧靜;繞行光明勝大金塔三匝,為世界和平祈禱,留下深刻的靈性體驗。
修士李哲義分享,這是他首次造訪佛教道場,從禪修中感受到與天主教靈修、默觀的相似之處。他表示,不同宗教的修行方式雖異,但追求真理與智慧的核心是一致的。並提到顯月法師所說的「究竟真理」,讓他思考生命本質:「我們為誰而生?為誰而活?」
另一位曾修習景觀設計的修士,對山上「路上有樹、屋中有石」的設計印象深刻,認為靈鷲山不為建設而破壞自然,體現人與環境的共生精神。他觀察山上處處備有雨傘,細心體貼的安排讓他感受實踐慈悲的用心。顯月法師指出,靈鷲山推動的靈性生態,即「尊重物種存在的價值,包容彼此生存的空間,分享生命滋長的共同成果」,理念深受訪客共鳴。
多位修士也提到,在禪堂靜坐時,透過心道法師的語音引導,很快進入平靜狀態,讓他們驚訝於禪修在紛擾時代中帶來的當下覺察。有人分享,參訪前雖懷抱期待卻也有些不安,但實地體驗後,感受到的是包容與溫暖。修士們對開山聖殿融合多種佛教風格感到驚喜,認為靈鷲山體現「合而不同」的精神,與天主教強調的愛與和平理念不謀而合。
羅西尼神父表示,這次參訪帶來「令人驚奇」的體悟,王敬仁神父也贈送書籍與小禮表達感謝。林之鼎神父分享在義大利學習道家哲學後,才真正理解跨宗教交流的珍貴與深遠。
迦百列神父表示,參訪靈鷲山與世界宗教博物館後,深刻理解心道法師經歷戰亂後發願傳遞和平的初心。這讓他想起在博物館朝聖步道牆柱上看到的「在出生之前,我是誰?」、「我們為何被生而為人?」、「我們為什麼懼怕死亡?」等生命大哉問。
最後,顯月法師以「每個人都是一顆珠子」形容,大家如同世界宗教博物館1樓大廳天花板上的「珠玉之網」,透過分享與學習,彼此連結、相互輝映。
- 記者: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0410 09:58:46
- 更多生活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