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健遊戲化,輕鬆動起來!工研院攜手生醫界打造「數位上肢復健鏡像同動訓練系統」
【民眾網方健龍新竹報導】工研院日前於2025台灣復健醫學會年會上發表創新「數位上肢復健鏡像同動訓練系統」,攜手國內知名復健器材業者富伯生醫,及臺中光田醫院、新北市私立樹林愛佳生活社區長照機構,共同推動結合先進影像辨識技術與硬體整合的同動車復健技術。工研院表示,此技術透過遊戲化的設計,提供更豐富多樣的復健內容,大幅增進患者參與度,使原本枯燥乏味的療程變得更具趣味性與吸引力,進而有效提升復健效果。
工研院副總暨服務系統科技中心執行長鄭仁傑表示,隨臺灣進入超高齡社會,民眾對個人化醫療照護及運動復能的需求日益攀升,為提供健康老化強而有力的支持,工研院整合國內復健器材產業鏈及專業照護場域,導入智能運動、智慧長照等創新技術,提供更精準、更有效的復健服務。
鄭仁傑指出,看好臺灣擁有全球領先的ICT產業優勢,若能進一步結合醫療照護產業,將有助於加速推動創新數位醫療應用發展,未來,該系統也將會持續推廣至更多醫療機構及復健照護中心,以期能造福更多患者。
工研院指出,「數位上肢復健鏡像同動訓練系統」最大特色是透過遊戲化的互動方式進行復健訓練,運用上肢動作追蹤技術、影像辨識系統、及聲音回饋設計,讓患者在遊戲情境中進行復健,大幅增加患者的投入感與積極性。此外,該系統搭載數位自動復健記錄功能,醫療團隊可透過後台即時查看病患的復健進度與詳細數據,進一步提供更為貼心、更具針對性的個人化復健建議。
目前該系統已於臺中光田醫院正式進行臨床試驗,根據初步研究成果顯示,參與試驗的患者在積木與盒子測驗(Box and Block Test;BBT)中的平均改善率達49%,而在傅格梅爾評估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FMA)上的表現則平均提升33%,充分顯示數位科技在臨床復健領域的卓越效果與應用潛力,未來更可望成為復健醫療的新利器,持續造福廣大患者族群。
工研院長期致力於「2035技術策略與藍圖」,聚焦「智慧生活」、「健康樂活」、「永續環境」、「韌性社會」四大應用領域。其中,在「健康樂活」領域,工研院整合臺灣醫療、ICT、大數據與AI人工智慧技術,發展涵蓋預防、診療、復健等全方位智慧醫療服務,以提升國人健康福祉,推動智慧醫療科技邁向新里程。

- 記者:民眾網
- 更多生活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