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的零:文化創意產業.淨零減碳路徑展」臺中場 激發生活文化好靈感

為推動藝文產業實現淨零轉型目標,文化部辦理「永續的零:文化創意產業.淨零減碳路徑展」,去(113)年臺北展出獲得廣大迴響,今(12)日移師臺中,文化部綜合規劃司司長魏秋宜、策展人方敘潔、各參展單位代表出席開幕活動,並由藝能世代發起人盧子涵及「享象Rhythmscape」營運長Jasmine帶領觀眾進行「舞靈感 ū lîng-kám」踢踏舞蹈發電體驗,一同感受從身體動能轉化為讓燈具發光的電力。展覽自即日起至4月27日於文化部文化資產園區藝文展覽館CD免費開放參觀,歡迎藝文工作者及民眾踴躍參加。
文化部表示,文化產業是產業、生活、社會等層面的重要組成,在面對自身淨零轉型同時,也期待能在社會溝通上,成為推動減碳淨零路徑的倡議者,展覽即是透過具有創意的表現形式,深刻溝通「淨零綠生活」、「資源零廢棄」等觀念與做法。
策展人方敘潔說明,「永續的O」是終極的目標,也是從現在開始的起點。藝文消費的前臺,到文化產業的後臺,有許多淨零減碳的決策點和已有的資源,而追求永續的淨零之路,始於足下。透過展覽希望與大家分享,面對氣候變遷,我們並非束手無策,無論是文化工作者或一般參觀者,都可以是有意識、有選擇,進而採取行動的個體。
展覽內容包含國家兩廳院、臺中國家歌劇院及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的永續節目製作、館場營運成果分享,以及博物館策展執行、綠色節目製作、工藝的永續性與影響力、文資修護的綠色技術開發、時尚的循環經濟設計等各領域實際案例介紹,並匯集國內、外淨零減碳的資訊與知識,展出各種文化製作的綠能材料工具箱與減碳行動指引,包括綠色組織、綠皮書、淨零指引或氣候行動的減碳工具箱等,盼能激發大家思考文化產業淨零路徑的未來可能性。
除了臺北場的展出內容,臺中場展出新增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的《綠色工坊指南1.0》,介紹戲偶製作從發想設計、採購、製造、演出到退役的各個過程,如何實現「永續製作」的目標,現場更展出使用回收材料製作的「代排戲偶」,以及國家表演藝術中心三館共製計畫節目《鯨之嶋》的兩尊正式戲偶「鯤兮」、「鯢兮」。另於4月18日及4月25日下午1點特別安排策展人導覽專場。
展覽也特別規劃不同形式的永續體驗活動,4月19日(星期六)將由工藝品牌苑手作主理人廖苑君,以織襪產業常見的餘料作為創作素材,再生運用做成材料包,讓大小朋友跟著講師一起縫製或編織,手作出屬於自己「襪兔」及「襪圈小樹」循環再生工藝品。邀請大家來現場參觀體驗,成為永續淨零路徑上的一分子。
- 記者: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0412 18:05:42
- 更多生活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