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社造參與獎勵計畫申請案結果公布 獎勵金額高達129萬

114年度臺南市政府文化局個人社造參與獎勵計畫評選結果終於出爐,今年投案數總計21案、共12案獲得補助,獎勵金額高達129萬,其中有不少是首次申請便獲得評審的青睞,他們個別在地蹲點,用創意行動、文化走讀、文資新譯、藝文展演等群體活動,以共識共享共創臺南人日常生活,呈現臺南市民多元文化軟實力。
首次申請個人社造參與獎勵計畫即獲得補助的包括:李佳蓉(東區)、賀彩鳳(龍崎區)、孟育卉(北區)、張瑜娟(歸仁區)、陳婉娟(大內區)、連千慧(柳營區)、陳金潮(東山區)、張明發(大內區)、吳婉綾(鹽水區)等9位。
其中李佳蓉與東區崇善里合作推動的「仁和永續森林營造計畫」,透過「植物共生」,讓民眾認識、了解仁和公園內的植被,經過不斷地與植物互動,進而願意主動維護這塊綠空間,符合SDGs核心理念。另一位申請者賀彩鳳,則把彩竹之鄉—龍崎作為社造執行場域,推出「淺山未來學~從風土到品牌眾行遠」,計畫保存龍崎現有的竹編工藝,並透過教學課程,將竹編技藝傳承給偏鄉婦女,讓她們能學得一技之長、又能讓竹藝永流傳;這兩案都獲得本年度個人社造參與獎勵計畫最高額補助。
另一案也同樣獲得最高補助的是,長年深耕於蘆竹溝和三寮灣的成大師生團隊-「迴聲社造」,今年由王雨靖同學繼續來申請,執行的範圍也從現行的蘆竹溝、三寮灣,延伸到北門嶼社區和北門國小;成大師生迴聲團隊深信透過教育能培養小朋友從小對家鄉的認同,因此藉由暑期教育營隊、地方刊物的製作、與地方大小朋友的共學、共好,從親自動手做中體驗家鄉的美好。
文化局表示,今年的個人社造參與獎勵計畫一公告,申請的民眾遍及大臺南各區,可說是社造推行30年來全民共同參與的最佳展現;提案主題多元豐富,也呈現大臺南市民積極、活力共創家園的美好願景。今年獲補助的申請者,像是融合新住民料理,推廣在地食農教育的陳金潮;保存鹽水坔頭港社區歷史文化的吳婉綾等,不僅是首次申請、更在計畫上展現個人的創意與執行細節;另外還有3位是連續2年申請獲得補助的社造在地耕耘者,分別是在安平著手老照片蒐集紀錄的文史工作者陳義添、及在下營推廣循環經濟結合食農教育的黃茂容及持續在北門濱海地帶蹲點多年的成大師生團隊,透過他們的文化採擷及走讀、食農教育、藝文展演,讓臺南多元的日常文化風貌,持續在社區開枝散葉。
- 記者: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0423 11:39:09
- 更多生活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