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蹟「黃文醫生故居」重生 私有文資保存成典範

古蹟「黃文醫生故居」重生 私有文資保存成典範
嘉義市再添文化新亮點!原為「黃文醫生故居」的津本喫茶部食堂,在屋主王伯智醫師的大力支持下,由市府文化局歷經近兩年的細緻修復,正式重獲新生。這棟見證嘉義街區演變與產業發展的老建築,不僅從紀念建築升格為市定古蹟,更即將以全新風貌重新對外開放,為嘉義城市文化注入滿滿生命力。近期完成驗收程序後,將交由屋主進行室內裝修作業,為黃文醫生故居啟動下一階段的精采歷史。

市長黃敏惠得知工程完工即將交付屋主使用感到欣慰,她表示,這棟建築創建於1931年,位於當時繁華的嘉義銀座,由日籍醫生酒井寅次郎所籌建,最初用途不詳,爾後於1935年作為「津本喫茶部食堂」正式開幕使用,後於1958年由黃文醫生改為診所與住家,是嘉義地區醫療史的重要記憶載體。

黃敏惠市長說,黃文醫生於日治時期1908年出生,曾就讀於臺灣總督府臺北醫學專門學校,並擔任過嘉義中學代理校長、臺灣總督府警務局臺北更生院主治醫生、臺灣總督府嘉義醫院內科醫生,在嘉義醫療史教育史擔任舉足輕重的人物。走過83年歲月滄桑,這棟古蹟不僅承載著一位仁心醫者的故事,也見證了城市發展的脈動。

文化局長謝育哲說,因為建築物位居市中心鬧區,且周邊與鄰房相接,修復施作空間狹小挑戰性大,歷經3次流標後,最終在2023年2月開工,期間克服了地下水位過高、鄰房安全、設計變更等多項挑戰,因此文化局在修復期間安排11次委員審查、討論,協助處理工程細節,因此獲得文化部與市政府3次工程查核都甲等的成績,歷時23個月的工期最近開始進行驗收缺失改善作業。這次修復總經費2753萬元,其中文化部與嘉義市政府合力補助九成,屋主王醫師自籌一成經費,展現對這座古蹟的深厚情感與責任感。

文化局表示,其現代主義的外觀見證了嘉義市街區改正後的城市發展與商業榮景。黃文醫生則是在戰後取得此建築,並從1958年起將其作為診所及住家使用,是嘉義醫療與教育史上重要人物。

現任屋主王伯智醫師購屋多年後原本計畫進行改建,卻意外引發地方文史界的關注。嘉義市政府文化局隨即啟動暫定古蹟程序,並在地方與專家的共同努力下,於2017年登錄為嘉義市第一處紀念建築,王醫師也展現出極高的文化資產保護意識,主動支持並投入資源,委託學者重新梳理建築價值找出新事證,最終於2020年正式公告為市定古蹟,成為此次古蹟復甦的關鍵推手。

文化局指出,王伯智醫師在規劃設計階段便積極參與,他希望修繕後的「津本喫茶部食堂」,未來將結合健康與餐飲的概念重新啟用。一樓規劃為咖啡廳與食堂,讓民眾在古色古香的空間中享受美食;二樓則預計舉辦健康講座與社區活動,打造結合文化、休閒與知識分享的多元平台。未來王醫師的活化方式與這棟古蹟的使用歷史十分契合,相信一定會成為嘉義市最新的地方文化新地標。

文化局強調,這座老屋不僅成功保留歷史風貌,更在王伯智醫師的用心規劃下,轉化為服務社區、療癒人心的新場域。邀請市民與遊客正式開幕啟用後前來參觀消費,一同感受這座古蹟的韻味與重生後的魅力,見證文化資產活化的典範案例。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