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把父親掌心溫度傳下去 陳嘉容立志做護理獲肯定

成大醫院護理部督導陳嘉容8歲時父親重病,當時小孩的她無法進入加護病房探望,立志成為護理人員,盼把父親掌心最後的溫暖傳下去,今天獲得「南丁格爾績優奉獻獎金獎」肯定。

慈月基金會在今天舉辦第14屆南丁格爾獎頒獎典禮,共有57名各領域的護理楷模獲頒榮耀。其中「績優奉獻獎」金獎由陳嘉容拿下。

陳嘉容接受媒體採訪分享,自己8歲時,父親重病在加護病房住了3個月,但醫院不讓小朋友進入加護病房,因此再次看到父親時,他已經無法講話,只能把手放在父親手上,讓他感受溫度。而這份溫度,在父親過世後,仍讓她印象深刻,因此思考「如果能成為護理師,是不是就每天看到他」。

為讓父親掌心的溫度「傳下去」,陳嘉容從民國88年開始進入護理職場,從此未曾離開臨床,並在職完成碩博士進修。

在照護過程中,陳嘉容發現,護理人員常需要幫患者翻身,進行背部的護理或清潔,但不僅需要2人一起協力完成,更常造成護理師腰酸背痛。因此她研發「翻身單」,讓護理人員可以獨自完成翻身動作,患者也比較不會不舒服。不僅成功申請專利,更成功技轉量產。

如今已是督導,也在成大擔任助理教授,接觸年輕學子,陳嘉容認為,已經不能再用傳統思維,或將太多期待、過去的包袱、過去的傳統加在年輕人身上。她說,現在的年輕人重視彈性,不希望被長工時綁住,是因為希望有自己的生活,「這是好事」,生活跟工作本來就應有所切割;好好充電,才會更願意在工作上繼續努力。

衛福部長邱泰源致詞表示,衛福部自去年3月1日起實施三班護病比標準,同步推動夜班護理人員獎勵及三班護病比達標醫院獎勵措施,鼓勵醫院充實護理人力。今年更持續擴大獎勵夜班護理人員,不分層級及病房都有獎勵,同時展開友善職場典範認證及新手臨床導師制度,盼改善護理職場。

慈月基金會表示,南丁格爾獎自開辦以來,邀請醫界與護理界權威人士擔任評審。至今已頒發個人獎111名護理師、團體獎43組護理團隊,獲獎者服務範圍遍布全台,照護領域橫跨孩童、高齡者、偏鄉、安寧、急重症等,展現護理職志的多元與深度。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