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手機政策引學生反彈 教部允6/1辦學生座談會
教育部日前公布行動載具(手機)到校管理草案,引發學生團體反彈,預計24日上午到教育部前靜坐。教育部今天以新聞稿回應,肯定學生參與公共事務,允諾6月1日舉辦座談會。
教育部本月21日在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正式公告「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學生攜帶行動載具到校管理原則」草案,採彈性、分階段管理。國中小學生未成年,帶手機到校要經家長同意,並採學校或各班「集中保管」。高中生則已具備基本自主管理能力,學校須邀集親師生共同討論管理機制。
上述草案引發學生不滿,多所高中學生組織「捍衛全台學權行動」與「台灣未來的主人們」,預計本月24日上午在教育部門口發起靜坐。台灣一滴優教育協會(EdYouth)、台灣青年民主協會、高雄學生民主聯盟也於22日舉辦記者會,擔心學生代表在校務會議中人數較少,聲音易被忽視。
教育部今天發布新聞稿,肯定學生在手機議題上,展現成熟的思辨能力,並說明草案精神並非限制或管制手機,而是透過更明確、彈性的原則,保障不同學習階段的學生,都能合理、適切地使用數位工具。
教育部指出,草案已明定學校須依照校內既有民主機制,由親師生三方代表共同參與手機規範,保障學生的參與權與表意權。其中,高級中等學校召開會議時,學生代表不能低於1/3,確保學生的實質參與。
對於部分學生團體認為決策倉促、邊緣化學生意見,要求教育部「收回」草案。教育部表示,草案目前處於「預告」程序中,尚未定案,預告的目的就是公開徵詢各方意見,歡迎各界到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提出建議與回饋。
教育部允諾於6月1日舉辦學生座談會,邀請全國學生團體及學生代表共同對話,具體座談資訊將另外公告。
教育部本月21日在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正式公告「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學生攜帶行動載具到校管理原則」草案,採彈性、分階段管理。國中小學生未成年,帶手機到校要經家長同意,並採學校或各班「集中保管」。高中生則已具備基本自主管理能力,學校須邀集親師生共同討論管理機制。
上述草案引發學生不滿,多所高中學生組織「捍衛全台學權行動」與「台灣未來的主人們」,預計本月24日上午在教育部門口發起靜坐。台灣一滴優教育協會(EdYouth)、台灣青年民主協會、高雄學生民主聯盟也於22日舉辦記者會,擔心學生代表在校務會議中人數較少,聲音易被忽視。
教育部今天發布新聞稿,肯定學生在手機議題上,展現成熟的思辨能力,並說明草案精神並非限制或管制手機,而是透過更明確、彈性的原則,保障不同學習階段的學生,都能合理、適切地使用數位工具。
教育部指出,草案已明定學校須依照校內既有民主機制,由親師生三方代表共同參與手機規範,保障學生的參與權與表意權。其中,高級中等學校召開會議時,學生代表不能低於1/3,確保學生的實質參與。
對於部分學生團體認為決策倉促、邊緣化學生意見,要求教育部「收回」草案。教育部表示,草案目前處於「預告」程序中,尚未定案,預告的目的就是公開徵詢各方意見,歡迎各界到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提出建議與回饋。
教育部允諾於6月1日舉辦學生座談會,邀請全國學生團體及學生代表共同對話,具體座談資訊將另外公告。
- 記者:中央社記者陳至中台北23日電
- 更多生活新聞 »